新春走基層丨山東煎餅“卷”出產業新“食”尚
上糊、攤涂、翻轉、起鏊……如行雲流水,細膩而精准,一張煎餅就這樣誕生了。
1月16日,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一家煎餅加工企業的車間內,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他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一張張煎餅在自動化生產線上被精心地攤制出來。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工人們加班加點,確保每一批煎餅都能以最佳的品質和口感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工人們熟練操作機器,一張張煎餅被攤制出來。人民網記者 劉祺攝
煎餅作為山東傳統美食,歷史悠久,其食用地區涵蓋泰安、臨沂、濰坊、棗庄、日照等多個市,覆蓋大半個山東,並且在傳承、工藝、口感、口味等方面各具特色。
“過去傳統煎餅干硬脆的特點,已經不太符合現代人的飲食喜好啦。”該企業生產部門負責人何樹國介紹,“我們公司另辟蹊徑,選用大米作為主原料,對生產工藝進行創新升級,獨特開發了發酵和蘇醒工藝,一批次煎餅要經過16道工序,72小時才能完成制作。”說著,何樹國拿起一張剛下生產線的煎餅,展示給記者看,“這樣制作出來的煎餅入口即化,口感薄軟鬆甜香,從而使這個傳統主食向日常零食、中式茶點、早餐配餐等多個消費場景轉化,實現煎餅多場景應用體驗,讓這道山東的傳統美食走進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工人們手法嫻熟地將新鮮出鏊的煎餅層層疊起。人民網記者 劉祺攝
一張薄煎餅,攤出了一個龐大產業。近年來,山東煎餅的產業規模化、集約化不斷提升。據了解,僅在山東泰安,煎餅加工企業數量就達到了55家、個體加工戶上萬個,年產量達20萬噸,產值30多億元。
在泰安市泰山糧食食品產業園內,一張張普通的煎餅,被做成了驚艷綻放的“花花世界”。記者走進該園區的展示區,看到琳琅滿目的煎餅產品,有各種口味的,還有做成精美禮盒裝的。園區負責人王志峰介紹說,這些禮盒裝的煎餅很受市場歡迎,常常被當作特色禮品。
在這裡,煎餅不僅被“吃”出了新花樣,還成了當地的大產業。據了解,該園區目前擁有兩大自主研發品牌“大糧園”“麥芯茸”,二十余種口味煎餅產品,全自動機械化鏊子50台,純手工生產鏊子60台,實現日產煎餅2000斤,產值可達1.56億元。
“在未來發展中,我們將以‘大糧園’品牌建設為核心,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以現有研發、生產、銷售為主體,進一步實施產品多樣化戰略,努力打造成為產能強大、科技含量高的大型泰安煎餅加工企業。”王志峰表示,我們還將持續發揮“山東煎餅”品牌的擴散效應與產品聚合效應,依托泰山糧食健康食品產業示范基地,打造行業知名品牌。
煎餅自動化生產線上,一片繁忙而有序。人民網記者 劉祺攝
產業發展起來了,標准的制定也需要跟上。2024年,在“齊魯糧油”公共品牌的引領下,泰安市發展改革委聯合臨沂、日照等市,聚焦煎餅產業發展,以優勢企業為主體,構建品牌矩陣,牽頭創建“山東煎餅”區域公共品牌。
“我們要著重提升山東煎餅產品的整體附加值,強化產地品牌形象,以此推動企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泰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賈法增表示,我們將以品牌為引領、以標准為規范、以產業為載體、以品質為核心、以需求為導向,培強龍頭企業,幫扶專業村鎮,健全煎餅全產業鏈、品牌鏈和生態鏈,帶動群眾就業增收,賦能鄉村振興,推動山東煎餅從“百姓主食”邁向“經濟主業”。
越攤越大的煎餅產業,是山東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山東省將主食產業化作為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重要一環,聚力推動糧食加工向食品生產轉型,打造主食產業新高地,推動產品供需升級,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米袋子”“油瓶子”。
餐桌上的各種口味煎餅。採訪對象供圖
如今,色澤金黃、薄如蟬翼、營養美味的山東煎餅,正從傳統主食逐漸向老少皆宜的休閑零食、健康食品轉變。這些煎餅不僅承載著傳統美食的魅力,更寄托著人們對春節團圓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