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本網特別關注

好品中國丨藍色牧場的極致饋贈

2025年01月18日10:26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冬至到清明

蠣肉肥津津

又到了牡蠣“貼膘”的時節

作為餐桌上的“領鮮”擔當

飽滿豐腴的蠣肉

展現出肥美之姿

讓大海的極致鮮甜

澎湃於唇齒之間

“蚝”門盛宴

牡蠣,俗稱蚝

別名蠣黃、蠣子、海蠣子等

多以鮮食為主

蒸、炸、煎、烤、燉、焗

各有千秋

清蒸牡蠣

白胖胖蠣肉肥碩豐盈

顫巍巍立於蠣殼之中

嫩豆腐般飽滿光滑

烤牡蠣古已有之

清朝《燒蠣詩》雲:

不用溉釜鬲,連殼付火燎

啖之清心脾,天然味更好

炸蠣黃色澤金黃

外焦裡嫩

口味咸鮮

牡蠣豆腐湯

清澈鮮亮,滋潤爽口

牡蠣鮮蝦湯

鮮上加鮮,相得益彰

芝士焗牡蠣、蠣黃炒雞蛋

蔥姜焗牡蠣、牡蠣鮮蔥煎

……

一口“鮮掉眉毛”

“蚝”爽盡在其中

“蚝”華牧場

中國沿海地區

約有牡蠣品種二十余種

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浙江

山東、遼寧、江蘇、台灣等地

不同地區的牡蠣

攜帶著獨特的地域IP

生長於北緯37°的乳山牡蠣

個頭大,肉質肥厚

堪稱蚝界“老大哥”

乳山位於山東半島南海岸

坐擁近200公裡海岸線

享有一類海水水質

這裡海域開闊、潮流暢通

乳山河和黃壘河由此入海

提供豐富的營養鹽

常年餌料充沛

碧海沃野

造就牡蠣養殖理想“牧場”

被稱為“中國牡蠣之鄉”的乳山

20世紀70年代

開啟規模化牡蠣養殖

從灘涂投石、立柱到筏式養殖

如何養好牡蠣

乳山人早已爛熟於心

在世界范圍內

乳山首次採用

外海離岸浮筏吊籠養殖模式

牡蠣成活率高、肥滿度高

具有較強抗風浪能力

推動牡蠣養殖向較遠海域發展

國際第一個三倍體牡蠣新品種

“前沿一號”

定制化高糖原牡蠣新品種

“海蠣1號”

……

多個優良品種的培育

實現了乳山牡蠣四季常肥常鮮

良種覆蓋率達95%

成品乳山牡蠣

殼長可達15厘米至18厘米

肥滿度可達18%至20%

百變“蚝”品

乳白色蠣肉

入口絲滑伴有淡淡乳香

煮湯后狀似牛奶

口感和營養價值兼備

有“海中牛奶”之稱

牡蠣全身都是寶

隨著乳山牡蠣“出圈”

牡蠣罐頭、牡蠣精華素

牡蠣肽、牡蠣啤酒等

周邊產品跟著走紅

牡蠣殼也華麗變身

進入了醫藥保健產品和生物肥料

走進乳山

這邊風光獨“蚝”

牡蠣博物館、牡蠣歡樂城

牡蠣標本、牡蠣殼工藝品

記錄牡蠣前世今生

展示漁家質朴風情

“牡蠣文化”文旅產業發展

吸引游客570余萬人次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

乳山牡蠣市場佔有率居全國首位

從育苗育種、養殖加工

到銷售、文旅

……

乳山牡蠣串珠成鏈

產值過百億元

堅硬的蠣殼下

隱藏著得天獨厚的山海精華

在最“蚝”吃的冬天

你與大海之間

或許隻有一片蠣肉的距離

全國特產“大摸底”

你還有哪些地域好物推薦?

人民網《好品中國》欄目

與你一起

發現更多“中國好品”!

來源︱人民網

總策劃︱張玉珂

監制︱李娜 邢強 劉雲

策劃︱翟巧紅 姜越

文案︱喬姝

字體︱萬祥生

設計︱姜越

支持︱乳山市委宣傳部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