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山東高速實現抱團出海“協同作戰”
“可惜,真是一座好橋。”
四十多年前,這句經典的電影台詞和那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啊,朋友再見》在中國引起強烈反響。它們的出處——前南斯拉夫電影《橋》成為一代國人的回憶。
四十余年后,這座“英雄之橋”與中國的緣分還在繼續:近日,山東高速集團中標援黑山塔拉河大橋維修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大橋的病害修復、南北兩岸接線道路改造、交通安全設施修復完善、停車場設置等。項目預計今年開工建設,這是中國企業在黑山執行的首個援外成套施工項目。
塔拉河大橋位於黑山共和國北部的塔拉河谷地區,大橋建於1937年至1940年間,其完工時為歐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橋。1942年大橋被前南斯拉夫游擊隊炸毀,1946年修復,至今仍在使用。電影《橋》就是根據當年游擊隊炸橋的史實改編並在此橋實景拍攝的。
巴爾干半島上,山東已經把路“修”到了中北部國家塞爾維亞。
早在幾年前,山東高速集團便建成了塞爾維亞E763高速公路,目前正在建設被譽為塞爾維亞“未來之路”的多瑙走廊項目、貫通塞爾維亞北部的茲雷尼亞寧高速公路項目等。值得注意的是,茲雷尼亞寧高速公路項目是《中塞基礎設施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協定》框架下首個由中國企業實施的“規劃+設計+施工”項目,也是目前山東企業在塞實施的最大基建項目。
從“山東的路”走向“世界的路”,一組數據是有力証明:截至2024年底,山東高速集團在建境外項目達到125個,總合同額超560億元,其中2024年新簽境外項目72個,總合同額超180億元,新開拓摩洛哥等5個國別市場。
海外貿易方面,2024年由山東高速統籌運營的山東中歐班列全年開行2727列,運送貨值超240億元,服務全省進出口企業2萬余家,連續六年創新高,通過實施班列運貿一體化,綜合商品貿易持續增量,全年進出口貿易額突破35億元,同口徑增長154%。
亮眼數字的背后,科學的發展規劃是重要“航標”。
“2024年,根據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集團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系統研究制定了《山東高速集團國際業務發展規劃》。”山東高速集團國際業務部副部長崔鐵介紹,《規劃》聚焦以國際工程全產業鏈為代表的外經、以中歐班列為代表的外服、以運貿一體化為代表的外貿三個方面,制定了差異化發展策略,“到2026年,山東高速力爭實現跨國經營指數(TNI)上升至5%,到2030年,指數上升至10%。”
企業出海,協同作戰是搶佔市場的重要“戰術”。
協同首先是內部協同。“以整體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激發內部協同發展效能,由工程施工向前端的規劃設計、后端的養護運營延伸,從單一的外經業務向外經、外服、外貿三外協同延伸。”崔鐵舉例,山東高速旗下路橋國際公司通過承建馬達加斯加石墨礦區配套建設項目,積極對接業主需求,採用“施工+物流+貿易”模式,以項目建設工程款置換石墨礦資源,由歐亞班列公司、物流集團開展跨境物流與進出口貿易,同時協同信息集團參與礦區光伏建設,通過深耕延展出的業務合同額達2.62億元。
協同也是多方的合縱連橫。2024年,山東高速牽頭組建了山東省對外投資合作企業協同發展聯盟,吸引省內162家企業加盟,整合省內走出去企業在相關產業的資源與專業優勢,以信息流暢通為基點,推動業務流聯通,促進高效融合、抱團發展。今年計劃組織開展活動不少於20場,為全省外經、外貿企業搭平台、拓渠道。
“臨近春節,駐守海外的山東‘筑路軍’很多都無法回家。”崔鐵感嘆,海外工作超過十年的高速人早已數不過來,魯企出海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斗。
據介紹,2025年,山東高速集團將繼續抓好境外重點項目建設與市場開發,實現非洲、南美洲和亞太區域重點市場開發新突破。加快踐行海外“基礎設施+”發展理念,打造全產業鏈協同出海新高點。推動外服業務穩中提質,中歐班列穩定運行,設立俄羅斯、老撾等境外集結中心,不斷夯實我省跨境物流大通道建設與服務能力。同時加快推進創建國際貿易供應鏈頭部企業,充分利用中歐班列跨境通道、境外機構項目渠道,延伸產業鏈條,力爭全年進出口額同比口徑再翻一番。(常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