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魯油魯煉,在當下在未來

“現在慢慢呼氣,對,就是這樣,放鬆腹部。”1月15日,在淄博市臨淄區人民醫院普外科門診室,主治醫師王鬆動作嫻熟地戴上醫用PVC手套,為一位闌尾炎患者進行腹部觸診,動作精准、沉穩。
對於有著10余年從醫經驗的王鬆來說,醫用PVC手套無疑是他日常坐診不可或缺的“助手”。
他不知道的是,手上的PVC手套其實就來自本地企業藍帆集團,而同在臨淄區的齊魯石化,則是藍帆集團生產PVC手套所需原料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前不久,淄博建市以來單體一次性投資最大的產業項目——中國石化齊魯石化魯油魯煉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項目(以下簡稱“魯油魯煉項目”)破土動工。這一消息讓藍帆集團等眾多齊魯石化下游企業倍感振奮。
中國石化齊魯石化魯油魯煉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項目開工現場。
隨著項目的推進,石化這碗“飯”,將會有更高端、更綠色的“吃法”。在不久的將來,淄博老百姓定會直觀感受到“一滴油”與衣食住行的關聯愈發緊密。通過煉化技術,石油實現“七十二般變化”,變成各種各樣的化工原料,最終被制成各種產品,或是家用、醫用PVC手套,或是風格百變的服飾、精致酷炫的手機殼等。
“我們將借助魯油魯煉項目氯乙烯、丙烯的產能優勢,與齊魯石化聯合,實現延鏈擴鏈。”藍帆集團精細化工板塊供應部部長喬時龍說。
與普通項目相比,煉油、乙烯項目屬於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項目,層級高、牽涉面廣。為保障項目盡快落地,省委、省政府和中國石化領導高度重視,建立“包聯領導+專班跟蹤+定期調度”協同推進機制,為項目加持賦能、保駕護航﹔省直有關部門靠前服務、搭台補台,保証前期無縫銜接﹔駐地央企竭盡全力上項目趕進度,服務地方發展﹔淄博市、臨淄區專班通力配合、集思廣益,加速推進。
2024年1月24日,省政府聯合中國石化向國家發展改革委提交項目申請﹔12月19日,魯油魯煉項目開工活動順利舉行。“魯油魯煉項目歷時292天取得列規批復,330天全面落地開工,實現當年報批、當年納規、當年核准、當年開工,推進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創下同類項目之最。各項工作之所以能攻堅破難、高效推進,最關鍵在於上下聯動、企地同心、同向發力,把很多‘不可能’變為‘可能’,生動詮釋了‘一件事、一條心、一起拼、一定成’。”淄博市委書記馬曉磊表示。
魯油魯煉項目建成后,將形成1600萬噸/年煉油、100萬噸/年乙烯的規模,預計產生近千億元的綜合效益。
從最直觀的層面來看,魯油魯煉項目投產后,即可實現勝利油田原油在山東省內的就地加工,充分發揮“油頭”的帶動作用,優化齊魯石化產品結構和原料供應。而放眼整個區域產業,項目能夠有力推進“油轉化”“油轉特”進程,帶動乙烯、丙烯產業鏈發展,延伸拓展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等產業領域,逐步構建與煙台裕龍島、青島董家口、東營、菏澤東明等產業聚集區齊頭並進、集群發展的產業格局,加快打造世界級高端化工產業基地。
魯油魯煉項目建成后,將形成1600萬噸/年煉油、100萬噸/年乙烯的規模,預計產生近千億元的綜合效益。
項目實施環環相扣,“我們現在的工作重心,就是把魯油魯煉的后半篇文章做好。”齊魯石化副總經理龔超透露。
如今,龔超所說的“后半篇文章”正在穩步推進。在齊魯石化物資裝備中心,魯油魯煉項目採購工作組成員正梳理謀劃項目涉及的關鍵設備,並調研市場。
“這個項目所需的次長、長以及超長制作周期的設備將近千台(套),其中制作周期最長的設備,耗時大約18個月,而整個項目建設周期也才31個月。”齊魯石化物資裝備中心設備科科長王猛龍直言面對的是一場“攻堅戰”,倘若不提前做好周全的市場調研,為后續設備招標工作夯實基礎,建設周期必然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魯油魯煉項目的高效推進,成為淄博這座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有力注腳和生動縮影。該項目對淄博市乃至山東省的影響和意義,在當下,也在未來。近年來,淄博搶抓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大發展機遇,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滾動實施傳統產業技改行動計劃,傾力打造“四強”產業,前瞻布局新型儲能、氫能、機器人、鈣鈦礦電池、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逐步走出了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膠著期。
■短評
“喜新”不“厭舊”,讓老樹開新花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式,一是“種新樹開新花”,一是“讓老樹開新花”。老工業基地淄博以滾石上山的勁頭、爬坡過坎的勇氣,“喜新”不“厭舊”,通過魯油魯煉等項目的高效推進,走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淄博傳統產業佔比重,從業人員多,當地統籌新舊動能關系,讓傳統產業成為登高望遠的“肩膀”。淄博通過開發高技術、高端化產品實現傳統產業躍升﹔同時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實現生產技術、工藝流程現代化,這對我省其他傳統產業佔比高、重工業企業比較多的城市,具有借鑒意義。(賈瑞君 劉磊 王繼洋 周學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