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淄:守望鄉村的老店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第一次走進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金嶺供銷社門市部,對於已經習慣了現代裝修風格的人來說,時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水泥的地面、草綠色的案台、屋頂上的老式吊扇,都讓人不禁感慨小店似乎被時光所遺忘。
圖為金嶺供銷社門市部店內一隅
這家小店並非刻意營造懷舊風格,它確實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店容店貌,就連店招也都保留著當年供銷社的牌子。可是店主王素芸卻打趣地說,雖然沒有大的變化,但也變了一些,就像門口那盞燈,從白熾燈換成了更亮更省電的LED燈。
原來,王素芸剛接手這個店的時候,村裡還沒有硬化路面,更沒安裝路燈,夜裡全村漆黑一片。王素芸就在店門口裝上了一盞白熾燈,既給村民們照亮門前的路,也讓店在夜裡更顯眼一些。只是沒想到,這盞燈一亮就是28年。
“閨女,幫我看看,我手機上的表不准了,是不是壞了?”一位村民走進店裡,從口袋裡掏出一部“老年機”遞到了王素芸面前。
“沒壞,可能是你不小心碰到哪個按鍵了,我給你調過來。”伴隨著嘟嘟的按鍵聲,王素芸一邊調試著手機,一邊跟村民聊著家常。
圖為王素芸幫助老鄉調試手機設置
自1997年來到這裡,王素芸幫村裡的鄉親解決這樣的小事已經不知道多少次了,她笑著說,過去是給自行車打氣得多,現在是手機誤操作、欠費的多,自己快成了半個修手機的行家。說完,幾個在店門口聊天的村民也笑出了聲,想必他們也都找王素芸幫忙“修”過手機。
王素芸回憶講,這家店的前身就是金嶺鎮供銷社,盡管時代在變,店裡的主銷商品卻沒有大的變化,比如掃院子的大掃帚、碳爐子和煙筒、做床單被面的棉布、各種型號的鐵絲和塑料膜等等,很多在便利店裡看不到的“老物件”,在這裡應有盡有。
問起這些商品有沒有銷路,會不會積壓滯銷,王素芸連連擺手:“昨天牛肉店的丁老板拿走了兩把剔骨刀,剛剛村裡李大娘來買了四節煙筒,這天一冷,塑料保溫膜也賣得挺快,光是老馬家就買了兩大卷。”在旁人聽來一個個陌生的名字,對於王素芸來講卻是再熟悉不過的老顧客、老街坊、老朋友。這家店裡,仿佛所有的商品都早已有了買家。
圖為王素芸在整理店內銷售的布匹
雖然經營著富有年代感的商品,可是王素芸的管理理念卻緊緊跟著時代。在臨淄區煙草公司的指導下,她使用5S現場管理理念優化商品的擺放位置,為的就是讓顧客們進店選購方便﹔她還在店門口配備了便民服務櫃,裡面放著常用的電動車充電器、雨傘、打氣筒等物品,為路過的村民們提供無償服務。盡管王素芸是一位懂經營的店主,但是她也做一些“賠本”的買賣,比如有的商品動銷很慢,但是王素芸卻始終保留著它們,並沒有把它們下架。
“王素芸開店不隻為賺錢,她確實想著村裡的鄉親,一些冷門的商品,十裡八鄉就她這裡有,她要是不賣了,大家伙還真不好去找。”煙草公司的客戶經理說。
或許不是所有的商家都在追求周轉快的暢銷品和毛利更高的網紅產品,總要有一些店主在時光中耐住性子,總有一些商店在快節奏中慢下來,等等那些村裡的老人,等等那些沒有跟上時代的顧客。他們的店面形象可以不高大洋氣,但一定要讓每個顧客都熟悉﹔他們的商品可以不高檔名貴,但一定要物美價廉、結實耐用﹔他們的店內布局可以不精致討巧,但一定要讓顧客順手方便。
也許,很多商品會賣得慢一些,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是這樣慢慢捂熱的,在鄉村振興的路上,這份堅守又何嘗不是一份力量。這樣的小店,不會被時光遺忘。(王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