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山東迎來2025年首次海上火箭發射

火箭“穿棉衣”十顆衛星“拼車”上天

2025年01月14日08:57 | 來源:大眾日報 03版
小字號

1月13日上午11時,捷龍三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陽東方航天港近海海域點火升空,距離海上發射場不遠處的海陽連理島觀禮現場,數千名觀眾一片歡呼。

 “3,2,1,點火!”今天(1月13日)上午11時,由東方航天港總裝出廠的捷龍三號遙五運載火箭,搭乘“東方航天港”號海上發射船,在海陽東方航天港近海海域點火升空。此次發射,採用一箭十星的方式將微厘空間01組10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東方航天港2025年首次海上發射任務。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發射任務創造了多項新紀錄。

“這是捷龍三號火箭首次在海陽近海海域實施低傾角軌道發射。”捷龍三號副總設計師劉偉介紹,選擇此點位實施低傾角軌道發射任務,航落區安全性好,性價比高,能夠節約海上航渡成本,縮短技術准備時間,提升任務的經濟性。

要實現更高性價比,火箭需要更高有效運力。此次發射,10顆衛星一起“拼車”上天,火箭運載能力達到1600公斤。“這是東方航天港近海點位實施的歷次任務中有效載荷質量最大的一次。”劉偉說,捷龍三號遙五運載火箭通過總體優化和實施固體發動機性能提升技術,進一步提升了運載能力。10顆任務衛星採用專用微小衛星平台,配置高性能GNSS數據採集、星間激光通信等載荷,主要用於空間環境數據採集、星間激光組網試驗等。

寒冬海上發射,還需要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針對冬季海上發射,研制團隊為火箭“穿棉衣”“開暖氣”。捷龍三號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高利軍介紹:“本發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的整流罩上面有一個保溫衣,就像咱們的羽絨服一樣。同時,在整個發射環境中增加了熱風機,能夠保証本發火箭在整個過程當中都能保持適合的溫度環境。”

任務實施前,科技人員全面梳理分析了各系統的低溫適應性,採用冬季彈道風修正設計技術,有針對性加強了環境保障能力並完成驗証,多措並舉確保了產品全剖面的環境適應性。“此次任務驗証了火箭對海上嚴寒和冬季高空風惡劣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為新一年開了個好頭。”劉偉說。

隨著捷龍三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東方航天港已累計保障15次海上發射任務,將89顆衛星送入太空,我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地位日益鞏固,整體具備年總裝總測50發運載火箭、50個火箭貯箱生產能力。

如今,東方航天港具備了“近海一周兩發、遠海兩周一發”的高效保障能力。“預計今年我們會完成超10次發射任務,為山東海上航天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牽引力。”山東省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滕瑤說。(楊秀萍 聶東磊)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