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山東各地

棗庄市市中區:讓群眾家門口有“醫”靠

2025年01月13日10:27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以前看病得去市裡,來回折騰不說,還找不到地方。現在好了,村裡的衛生室就有遠程會診,不出村就能讓大醫院的大夫給咱看病、開藥,真方便。”棗庄市市中區光明路街道雷村村民李英說。

村民李英提到的遠程會診就是市中區建立的遠程醫療服務系統,通過該系統,村民足不出村就能通過網絡與市級醫院的專家進行視頻咨詢,大大縮短就醫時間,提高就醫效率。

走進光明路街道雷村衛生室,前來就診的村民絡繹不絕,映入眼帘的是寬敞明亮的問診室,新引進的先進醫療設備,為村民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基層醫療服務質量,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該衛生室按照6S管理要求合理放置起背式觀察床、健康助診一體機、無障礙衛生廁所,“九室分開”的房屋布局讓患者眼前一亮。市中區光明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張永說:“設置健康驛站,方便了群眾自助監測血壓、血糖等健康指標,通過‘光明之星——康復星’殘障康復服務站,把漫長的康復之路縮短至家門口,點亮周邊6戶殘障家庭﹔在村衛生室重點打造中醫藥特色服務,面向村民推廣‘三陽開泰’療法 ,深受村民喜愛。隨著服務環境和診療能力的不斷提升,村衛生室日均診療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0人次。”

診療量的提升是村民對基層醫療服務質量的認可,解決了農村地區“看病難、看病遠”的問題。據市中區孟庄鎮副鎮長孫婧介紹,該鎮2024年高標准打造孟庄、侯庄、下道溝等5個樣板村衛生室,累計投資200余萬元,實現村衛生室房屋建筑面積均達到 150 平方米以上,為周邊村民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下步將以點帶面提升其他村衛生室醫療服務的軟件、硬件水平,實行“名醫駐點+鄉醫”模式,不斷增加診療服務項目,滿足群眾身體健康需求,全面打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最后一公裡”。

同時,市中區堅持“輸血”“造血”並重,針對部分村衛生室沒有配備專業醫生,無法對出具的報告做出科學診斷的問題,通過人才矩陣引領,強化對口幫扶,6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對口幫扶12家市級薄弱村衛生室。全區114家村衛生室全部配備“健康助診一體機”,提供心電圖等13 項檢測服務,並依托區人民醫院,建立覆蓋區、鎮、村三級的遠程心電平台,形成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精准救治的高效醫療模式。“每周定期在雷村衛生室坐診,讓村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為基層多作貢獻。”市中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許亮說,現在自己每周到雷村衛生室坐診,既治病看病,也為基層醫護人員送去技術指導。

2024年市中區通過大力推動村衛生室規范化、標准化建設提檔升級,推進村衛生室三年提升行動,高標准打造30家樣板村衛生室,目前已全部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完成12家市級薄弱村衛生室和23家省級薄弱村衛生室的改造提升。

“通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把市中區人民醫院、市中區婦幼保健院2家區屬醫院及5家鄉鎮衛生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並納入到醫共體中,實現區屬公立醫療機構‘六統一’,帶動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技術和服務提升。”市中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彭向前說。同時推進基層服務能力提升,力爭25家非產權公有的衛生室全部實現產權公有,84家衛生室實現“五有三提升”。推動新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培優育強“6+3”現代產業集群,積極推進港通醫療、海王醫療器械、美康生物等項目落地投產。高效推進醫療衛生領域項目建設,加快市立二院醫養院區項目、市精神衛生中心綜合門診樓改擴建項目,努力打造“醫在市中”醫療服務新格局。(王海楠 范燁)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