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辦實事解民憂”融媒體報道
山東濟陽:一條留言助引農田“救命”水
“開飯嘍!”伴著一聲爽朗的吆喝,熱氣騰騰的飯菜香在農家小屋裡彌漫開來,剛從地裡回來的張務豹和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准備享受豐盛的飯菜。拿起面前的饅頭,張務豹邊吃邊說,“水溝都挖好了,還修了不少機井,以后麥子的過冬水和返青水都不用愁啦。”
張大哥是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仁風鎮東張村有名的種植大戶。選種、整地、播種、施肥、澆水……這些天,張大哥正忙著帶領大家播種新一茬小麥。成群結隊的農機在田上駛過,一粒粒種子被埋入泥土之中,田裡一片熱火朝天。
2024年10月15日,張務豹開著拖拉機在田間播種。人民網許崢攝
然而,今年春天為小麥澆返青水時,張大哥卻笑不出來。
拔節期遇上了缺水季
“今年春天降水不夠,又干又旱,麥子眼看就拔節(期)了還沒澆上水,情況持續的話幾乎要面臨減產,得賠一半,那個時候著急啊,天天發愁。”回想起今年春天小麥拔節期缺水的場景,張務豹面帶昔日的“愁雲慘霧”。
返青水是小麥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遍澆水,澆得及時,可以促進小麥分蘖﹔如果澆不上這遍水,就會造成小麥減產。看著地裡“喝”不飽水的麥子,張務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當時村裡頭的水溝沒水,機井也不夠用。”張務豹回憶說,“壓力很大,家裡一年的開銷,都指望這幾百畝地呢。”
2024年春天,麥子一度澆不上水,面臨減產的危險。受訪者供圖
“當時我就在網上到處搜尋解決辦法,發現了人民網‘領導留言板’這個平台,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看能不能有人出面給協調解決。”於是,他在“領導留言板”給山東省濟南市委書記寫下留言:
“我是濟陽區仁風鎮一名農民,近期我們面臨了農業灌溉難得問題。張家、趙家、史坊等若干村庄小麥春季返青未能及時灌溉,盼望領導百忙之中給與關注,盡快幫助解決。”
“井黃結合”為農田解“渴”
“留完言第二天,當地政府就給我打來電話,要給我們解決用水問題。”很快,仁風鎮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來到村裡,查看地形,了解缺水情況。“過了兩天,鎮上就派人來了。”張務豹興奮地說,“工程隊和疏通河道的工作人員進駐了村裡,打井、挖溝同時進行,好不熱鬧,沒想到一條留言,動靜這麼大!”
“農業灌溉缺水是關系到農民們一年收成的要緊事。收到留言后,我們第一時間就把留言轉辦給了濟陽區信訪局,督促辦理。”濟南市信訪局工作人員劉欣培說。
群眾的“關鍵小事”,是政府的“頭等大事”。“收到區信訪局的轉辦件后,我們立即成立領導小組,採取措施。”仁風鎮人大副主席王佩華說,“我們迅速聯系當事人了解情況,同時組織農辦、水利站和網格的同志到現場察看。”
濟陽區位於黃河下游北岸,地處黃河沖積平原,這片沃土因黃河的滋養而得以繁衍生息。當地的農業灌溉用水主要來自黃河水,黃河水能不能及時送到各村庄的支溝渠,對農業灌溉來說,極為重要。
調查得知,張辛引黃閘已開閘放水,但當時黃河水位較低,溝渠內水流流速較慢,仁風鎮灌溉溝渠較長,南北距離30余裡,上游灌溉的村民較多,張務豹家農田所在的中北部區域地勢偏高,黃河水要等一段時間才能送達。根據調研結果,當地因地施策,決定採用“井黃結合”的方式解決麥田缺水的難題。
當地組織協調相關部門新打機井40眼,圖為打井現場。濟南市信訪局供圖
“我們組織管區、水利站、農辦的村干部,對農田基礎設施多次巡查,根據地段需要新打機井40眼,對水泵、線路及出水量有問題的94眼機井及時進行維修,以滿足群眾的灌溉需求。”濟南市濟陽區仁風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黃桂彬介紹,仁風鎮及時向區水務局申請加大黃河水的引水量,全年達到1900多萬方,保障每個村的黃河支溝渠有水可澆。
豐收如約而至 農田再也不愁沒水“喝”
“務豹,今年小麥收成怎麼樣?現在水夠用嗎?”又到了小麥播種的季節,王佩華再次來到田間,了解灌溉用水問題的解決情況。
“4、5天水就流過來了,由於澆水及時,小麥的收成沒有受到影響。”張務豹臉上洋溢著笑容,“今年小麥,每畝單產650公斤,實現了大豐收!”張務豹還告訴記者,“水溝都挖了一遍,現在每個地頭都有出水口。因為用水量充足,我們還輪種了大蒜等經濟作物,以前想都不敢想。”張務豹帶著記者來到一個白色的“小房子”前,打開門露出嶄新的線路和電機。“這是新修的機井,越冬水和明年的返青水,用這口機井澆很方便。”說話間,來幫忙干活兒的大哥麻利地把運來的復合肥料割開,裝進拖拉機后的車斗,駛向地裡。
如今,仁風鎮加大了巡查河道溝渠力度,農辦、管區、水利站的同志會每天檢查管渠水量是否充足,快速解決群眾難點問題,守牢糧食安全,讓鎮上的豐收能夠年年如約而至。
(實習生陳雯軒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