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長波短訊

劉曉靜、李鴻熙合著,《明清俗曲音樂文獻輯要與譯釋》(全三卷)正式出版發行

2024年12月19日17:07 |
小字號

劉曉靜、李鴻熙編著,江明惇審訂的《明清俗曲音樂文獻輯要與譯釋》(全三卷),現已正式出版發行。該書受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支持,系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項目成果。是劉曉靜教授及其團隊長期挖掘、整理及研究民族民間音樂,尤其是明清俗曲古譜文獻,歷時二十年之久而完成的重要成果。

明清俗曲是我國明清時代流傳的小曲、小唱、時調、俚曲等的統稱,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一類有著深遠影響的藝術品種。它萌發於元末,興起於明初,盛行於整個明清兩代,它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傳統民間文學、藝術歷史性的轉折,也成為現今存活的民間藝術的深厚基礎和重要來源,它為我國戲曲、曲藝、器樂藝術的發展和繁榮,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今日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留下非常豐富的遺產。此外,它還流傳到了日本等鄰國,在日本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樂種“明清樂”。

明清俗曲十分豐富,浩如煙海,但保存至今的樂譜並不多見,而古樂譜是我國文化典籍中一個重要而特殊的門類,它凝結與體現了中華民族在音樂文化方面的無窮智慧與創造,是異常珍貴的文化遺產。《明清俗曲音樂文獻輯要與譯釋》(全三卷)著作者,在充分佔有明清古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沙裡淘金地篩選出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12種古譜文獻,對其進行整理、闡釋,並把這些古代樂譜(工尺譜、減字譜)譯為現今通行的五線譜,再將它們數字化為音頻(為每個音頻設置獨立的鏈接,以二維碼的形式呈現),這是一項非常重大和重要的學術工程。

該書文獻輯要包括:

(一)明代的資料2部:《文林聚寶萬卷星羅》《樂律全書·靈星小舞譜》﹔

(二)清代的資料5部:《太古傳宗·弦索調時劇新譜》(卷上、卷下)、《借雲館曲譜》《小慧集》《簫笛合譜》《張鞠田琴譜》(上卷)﹔

(三)日本清樂資料5部:《清樂秘曲私譜》(乾、坤)、《清風柱礎》《增補改定清風雅譜》《清樂詞譜》(卷二)、《清風雅唱》(第三)。

這些資料上自明代萬歷年間,下至清代末年,橫跨三個多世紀。文獻來源包括:國家圖書館收藏、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原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收藏、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山東大學文學院關德棟教授(已故)、俗曲專家張仲樵(已故)收藏的復制本等。

本書對12種俗曲古樂譜進行了整理與翻譯,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現代樂譜的數字化工作,將為讀者提供數量龐大的、尚未完整面世的俗曲音樂文獻資料,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本書的搜集、整理、輯要、闡釋、翻譯,以及數字化音頻制作,均是對珍貴古譜資料的有效保護。它增強了樂譜的流通性、開放性,為今人了解古代音樂提供了便捷的路徑。較古譜之晦澀,翻譯后的曲譜採用現代記譜形式,可以非常順利地與藝術實踐對接,為文藝創作,尤其是音樂創作,提供充實、豐富的藝術素材﹔同時,為學界提供了詳實可靠的文獻資料,為今后該領域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也為繁榮文藝、振奮民族精神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簡介:

劉曉靜,文學博士(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學方向)、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明清史方向),藝術學博士后(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傳統音樂方向)。山東藝術學院原副院長,《齊魯藝苑》(山東藝術學院學報)主編,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省音樂家協會音樂理論與創作理論專委會會長﹔國際音樂理事會民族音樂學會理事﹔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評審專家,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評審專家,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劉曉靜長期從事民族民間音樂的挖掘、整理與研究,是我國一直活躍在“俗曲”研究領域和前沿的知名專家,取得界內公認的豐碩成果。先后主持承擔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及一般項目、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重點委托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重點項目、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等20余項,發表論文近百篇,獲獎勵近30項。

代表性學術成果:《三百年遺響——蒲鬆齡俚曲音樂研究》(上海三聯書店)、《明清俗曲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博士后流動站)、《明清時期中國俗曲的發展與傳播》(《山東社會科學》,《新華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等。

李鴻熙,山東藝術學院《齊魯藝苑》編輯部責任編輯,山東省音樂家協會音樂理論與創作理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研究方向:中國傳統音樂。

來源:文化藝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