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環境是眾人共同營造出來的(現場評論)
關於“環境”,站在不同立場,人們看法會有差異。在基層走訪,筆者有切身感受。
“咱們村啥方面變化大?”對這個問題,大家說得最多的是環境:“更干淨了”“衛生好了”“村裡更美”……看道路、看村舍,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淨化效果明顯,不少村子都“靚起來”了。雖說有些地方條件有限,人居環境仍待改善。但從整體看,環境提升一直在路上,效果實實在在。
“為什麼要下大力氣搞好環境?”一名基層干部說,不少群眾外出打工,回家時希望能有個干干淨淨的“家”。提升人居環境,既是為常住村裡的群眾著想,也是為了讓歸鄉的人更舒心。看在眼裡、美在心裡,環境好能留人,這是朴素的道理。
把人居環境搞好,要接地氣。美麗鄉村,既要有干淨的環境,也要平衡養雞、養鴨等生產生活需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營造適宜的環境條件,才是真正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群眾期盼的好環境,僅僅是生活環境嗎?也不完全。河南虞城杜集鎮向陽村,就把人居環境與營商環境聯系起來。村裡有公益保潔隊,負責打掃衛生﹔村裡還有幫扶車間和一些企業,能解決村民就近就業問題。那麼,車間和企業附近的衛生,誰負責?有人說,這是企業的事。但村裡負責人認為,保潔隊可以兼顧起來。怎麼理解?企業進村,帶動就業、幫助增收,作出了貢獻﹔創業發展,也多有不易。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為企業排憂解難,優化的是生產環境,也是營商環境。兩個環境,都和改善民生有關。“有利於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這樣的工作思路,有利於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環境影響是決定性的嗎?調研中,有人抱怨“市場壓力大”,也有人坦言“市場競爭可不就是大浪淘沙”。什麼時候沒有困難?有人會畏難,看到溝溝坎坎就退縮﹔有人則冷靜,從多方面找症結,主動尋對策。挑戰在所難免,困難不會自動消失。攻堅克難、勇毅前行,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抓緊干、務實干上,才是正道。
人能改造環境,環境也會影響人。但比環境更重要的是人的作為,好環境是干出來的。干事創業、改革發展,成效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想不想干、有沒有辦法干成、有沒有信心干好。
一位駐村干部說,走到哪裡,看見別的村有好東西,就想讓自己村也有。有了這樣的想法,眼裡看到的便不是籠統的、抽象的難題,心中增強的便是“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干一件成一件”的務實感。越是面對復雜環境,越需要從實處、細處用功,不斷增強化壓力為動力的自覺。
“貴在日常,重在經常。”當其他村的干部群眾來向陽村參觀交流時,村裡干部如此總結從“一處美”到“處處美”的經驗。無論是改善小環境,還是融入大環境,都要咬定目標、埋頭苦干、持之以恆。如此,就沒有攻不下的山,就沒有打不勝的仗。
(作者為本報評論部編輯 李洪興)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7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