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本網特別關注

歸雁報桑梓,共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喬姝
2024年12月04日16:23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作為人才、項目雙向交流紐帶,流動黨員黨組織在助推家鄉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為激活流動黨員“先鋒基因”,山東省委在京機構人員工委大力實施“歸雁工程”,積極動員“雙帶”能力強的流動黨員返鄉任職、創業。截至目前,在各級流動黨員黨組織的引領號召下,已有146名流動黨員返鄉任村“兩委”委員,400多名流動黨員回鄉創業,涌現出一批奉獻家鄉、回饋桑梓的先鋒模范。

魚米滿倉,“訂單式”農業助力增收

“我是土生土長的村裡人,受父輩故土情懷影響,我也一直想為鄉親們做點事,讓家鄉越來越好。”山東德州樂陵市在京餐飲行業流動黨員黨支部書記李方勇說。

李方勇是樂陵市花園鎮恭敬李村人,他2003年離開家鄉到北京創業,經多年打拼開設了餐飲公司,年營收達2億元。2018年,在樂陵市在京流動黨員黨委的牽線搭橋下,懷揣濃厚故土情結的李方勇決定回村主持工作,用自己在外創業的資源回饋家鄉﹔同年6月,他以高票當選為恭敬李村村委會主任。

為了幫助村民致富,李方勇把產業和資源帶回村。2020年起,他依托注冊的“李蔬記”包子品牌和“忠義湖”泥鰍宴品牌,採取“訂單式”種植模式,帶動當地泥鰍養殖和小米、大蔥、大蒜等農業種植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根據前期協議,大蔥、大蒜、小米等農產品,以承諾價格收購,鼓勵村民種植,確保種植戶每年每畝地純收入不低於4000元。

目前,當地已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從初級產品到終端消費的無縫對接,“大蔥、大蒜等農作物發展訂單生產基地面積500畝,帶動100余戶村民年增收共60萬元。”李方勇表示,如今,這一增收致富的農業新業態,已經在恭敬李村落地生根。

除此之外,李方勇還帶頭成立水產合作社,建立水產養殖基地。“合作社實行股份制經營,村民佔股比例85.5%﹔村集體以70畝廢棄坑塘入股,佔股比例14.5%。”李方勇介紹說。

18eb16ffa5e1e9李方勇帶領村民成立水產合作社,建立水產養殖基地。山東省駐京辦供圖0ce8d9d912cbb7abb

李方勇帶領村民成立水產合作社,建立水產養殖基地。山東省駐京辦供圖

2019年,投放草魚苗1252斤、泥鰍苗2400萬尾,村集體獲得分紅1.5萬元。2020年起,水產養殖基地規模擴大,投放草魚苗15000尾、泥鰍苗1億尾,村民每股收入超2萬元,實現村集體增收30萬元以上。

魚米滿倉,百姓富足。短短幾年時間,恭敬李村扭轉了多年來“落后村”的形象,成為遠近聞名的“和諧村”“致富村”。

“入股建社”,特色產業帶動致富

“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百姓增收,是村裡發展最重要的事。”山東濰坊安丘市流動黨員尹炳信,憑借著在北京打拼練就的一身本領,主動返鄉任職,為家鄉帶去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89年,尹炳信高中畢業后應征入伍,4年的軍旅生活鍛造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不畏艱難的工作作風。從軍隊退役后,他一直留在北京經營蔬菜業務,成為一名在京流動黨員。

2021年3月,在安丘市在京流動黨員黨委的號召引領下,尹炳信積極響應家鄉“雁歸興安”回引在外人才行動,返鄉擔任濰坊市安丘市大盛鎮尹家大盛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僅用兩年時間,尹炳信就把尹家大盛村建設成了小有名氣的示范村。

任職后的尹炳信認識到經濟基礎的重要性,他與村兩委、黨支部積極謀劃村庄產業發展,帶領黨員群眾走“入股建社”路子,通過土地流轉、托管、資金入股等方式,入社耕地230畝。

尹炳信(中)在大棚裡查看作物生長狀況。山東省駐京辦供圖

尹炳信(中)在大棚裡查看作物生長狀況。山東省駐京辦供圖

在尹炳信的帶領下,尹家大盛村開始積極發展紅芽姜特色產業種植,建成了佔地136畝的尹家大盛紅芽姜產業園,建設春暖式大棚34個,年產紅芽姜700噸,帶動村集體增收7萬元,村民增收150萬元。

為參與立華牧業智慧養殖全產業鏈提升項目,在尹家大盛板塊建設中,規劃建設19個標准化養殖棚,聯結農戶21家,預計帶動村集體增收5萬余元,村民增收25萬余元。

整修生產生活道路、安裝太陽能路燈、開展自來水管道升級工程……在大力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尹炳信還致力於改善村庄環境,提高村民們的生活質量。

“踏踏實實做好村裡每一件大事小情”是尹炳信堅守的信條。他發動村內黨員干部成立“愛心服務車隊”,免費接送村裡困難、孤寡、三無、低保、殘障等特殊人群就醫出行﹔在尹家大盛村,村委廣場、辦公室成了村民矛盾調解現場,通過公開環境進行調解,處理村民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到100%。

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尹炳信不遺余力,組織起文化志願者團隊,搭建起農村書屋供村民免費閱讀,還精心策劃了“一村一年一場戲”、小戲小劇演出等特色活動,惠及村民3000余人次,極大地豐富了村民們的業余文化生活,讓鄉村文化的土壤更加肥沃。

“引才大使”,招才引智搭建橋梁

“來北京三十年了,作為一名黨員,又是退役軍人,我想盡自己所能為家鄉做些事情。”山東濟寧嘉祥縣在京流動黨員黨委書記李奉偉,言語間滿載著對家鄉的牽挂。

李奉偉不僅是嘉祥縣在京流動黨員黨委書記,同時也是嘉祥在京企業商會黨支部書記。他表示,想通過黨委和商會的共同努力,為在京流動黨員做好服務,給家鄉謀廣闊發展。

在京流動黨員,不僅能及時獲取最新的人才和項目信息,還能深入了解家鄉的發展需求和實際情況,在李奉偉看來,通過發揮在京流動黨員的“橋梁紐帶”作用,可以更加精准地開展“雙招雙引”工作。

今年2月,李奉偉被嘉祥縣人才事業發展中心聘為“引才大使”。“嘉祥縣的人才隊伍亟待擴充,‘引才大使’這個身份讓我深感責任重大。”李奉偉說。

李奉偉(左二)在工作中。山東省駐京辦供圖

李奉偉(左二)在工作中。山東省駐京辦供圖

目前,嘉祥縣在京流動黨員黨委聯合嘉祥在京企業商會,為嘉祥縣引進了多個高科技企業和人才團隊,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嘉祥縣在京流動黨員黨委牽頭組織一系列線上線下人才交流會、項目對接會,搭建起嘉祥縣與北京乃至全國高端人才和優質項目的橋梁。同時,積極推動校企合作,與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嘉祥縣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幫助嘉祥老鄉在京就業方面,借助嘉祥縣在京流動黨員黨委書記和商會的平台,李奉偉已經幫助400余名嘉祥老鄉實現在京就業。“幫助鄉親們找到一份穩定工作,不僅能改善其個人生活條件,還可以促進兩地交流融合,為家鄉的下一步發展積蓄力量。”李奉偉表示。

歸雁情深,流動黨員以行踐言,詮釋著“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他們的歸來,為家鄉故土添活力、增希望,描繪出一幅鄉村振興的嶄新圖景。

展望未來,隨著“歸雁工程”的不斷深化,山東在京流動黨員的返鄉創業與任職之路,將有效拓展鄉村人才引進、培養和服務渠道,成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驅動力,越來越多的流動黨員將帶著資金、技術、經驗和先進理念回歸故裡,為家鄉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