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山東省應急管理廳

山東泰安:堅持體制引領,著力構建大安全大應急管理新格局

2024年11月29日15:49 |
小字號

山東省泰安市地處魯中山區,工礦、危化、商貿、建筑等生產經營企業眾多,且山地、林地、河道面積大,全省第一、第二大林場均位於泰安,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形勢任務較重。近年來,泰安市立足職能,以體制機制為統領,推動應急管理向“全領域、全災種”覆蓋,搭建起系統高效、各方協同的大安全、大應急管理工作新格局。

提高“統”的能力,完善“大應急”組織體系

應急管理涉及領域多、單位多,建立統一高效的組織領導和應急指揮體系是重中之重,也是“先手棋”。立足組織領導、指揮、救援、監管等四個重點,統籌資源力量,打破條塊分割,優化職能配置,逐步建立完善“大應急”組織領導體系。一是建立高位統一的領導指揮體系。按照黨中央關於清理規范議事協調機構的部署要求,將涉及安全生產、災害應急管理相關的9個議事協調機構優化整合,統一調整設置了市安全生產委員會和市防災救災減災委員會2個市政府議事協調機構,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主任。2個議事協調機構1個側重對全領域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1個側重對全災種防災減災救災的應急指揮。其中,安全生產委會按照不同的安全生產領域,重新調整工業企業、危化品、建筑工程、商貿流通、油氣、礦山等專委會設置,構建起“1+N”全領域、大安全組織領導體系。防災救災減災委員會下設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滅火等7個專項指揮部和應急物資保障、災害民生綜合保險2個保障類專項小組,構建起“7+2”全災種、大應急防減救指揮保障體系。二是強化全域響應的應急救援體系。強化隊伍建設,在全市88個鎮街全部設置應急安全保障中心,共核定編制1500余名。同時,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多元保障,建立市縣專業應急救援隊伍58支,社會應急救援隊伍11支,其中,3支列入省級救援隊伍序列。聚焦重點領域,立足泰安林區多、森林防火任務重的實際,突出提升重點領域專業救援能力,設立全省唯一一處市級航空護林站,且為全省唯一“林—直Ⅰ型”全功能型航站,同步設立副處級事業管理機構,完善航站管理體系。目前,泰安航空護林站已承擔省調派H135型、EC225型、M26型等主力直升機常年駐防,為泰安市及泰山周邊區域森林防火、防汛、地質災害等搶險救援提供了強力航空保障﹔設立泰安市森林消防大隊,不定機構規格和機構性質,由市應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共同管理,核定崗位員額130名,強化了全市森林消防力量。三是完善全面覆蓋的應急監管體系。為強化監管職責,先后為市應急管理部門增設安全生產巡查考核、督查、調查評估和統計,及礦山安全監管等專職專業科室,進一步加強了相關安全監管職責。深化應急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將能源領域執法隊伍與應急管理執法隊伍整合,實現了全市應急管理領域執法資源和執法力量的集中。堅持上下聯動,強化市縣危化品監管力量,在市級應急管理部門設置危化品安全監管機構,為全市危化品重點縣下沉行政編制,專項用於強化危化品監管力量,指導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在執法隊伍現有編制總量內增加危化品安全監管執法人員。目前,全市應急管理執法隊伍中專職從事危化品安全監管的執法人員達到50人以上,平均每個縣(市、區)5人以上。

理順“協”的關系,擰緊“大監管”責任鏈條

堅持在防災、減災、救災全流程中強化統分結合,既強化行業職能部門的日常防范職能,又發揮好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管理和專業救援優勢,形成行業管理部門主“防”、應急管理部門主“救”的協作責任鏈條。一是強化防震減災救災職能。圍繞貫徹落實中央防震減災工作要求,推動市縣落實防震減災救災工作責任,市縣應急局統一加挂地震局牌子,理順相關職能。同時,規范全市防震減災事業單位設置,市縣兩級同步設立防震減災中心,並相應調整市、縣應急部門職能配置。二是理順礦山安全生產監管職責。針對該市非煤礦山和煤礦安全生產原來分別由應急、能源兩個部門承擔的情況,結合新一輪機構改革,將煤礦安全生產監管職能,統一交由安全生產組織領導能力更強、人員力量更足、保障能力更專業的應急管理部門承擔,同時明確了煤炭行業主管部門與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各自的職責邊界,既實現了全市礦山(煤礦、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同一類事項由一個部門承擔,也進一步整合了資源力量,有效理順了礦山安全監管體制。三是厘清新興業態安全監管邊界。圍繞明晰新興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職責,按照“職責法定”“三管三必須”和“業務相近”原則,厘清了密室逃脫、劇本殺、點播影院、電競館等文化娛樂場所等16個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分工,有效解決了新興領域安全生產監管空白、監管扯皮等問題。

夯實“戰”的基礎,提升“大保障”管理水平

專職專業的人才支撐、充足有力的物資保障和反應快速的響應平台,是提升應急實戰能力的基礎。充分發揮機構編制的牽引性作用,進一步提升應急保障水平和實戰能力。一是強化專業人才支撐。聚焦應急管理職能定位和專業力量的需求,努力保障應急管理部門用編需求和專業人才引進,近年來,市縣兩級共為應急管理領域核增行政事業編制170余名。同時,通過公開招錄、軍轉安置、內部人員調配等方式,先后為市縣應急管理部門補充人員力量202人,其中具有專業背景和一線工作經驗的人員佔比達65%,有效保障了全市應急管理專職人員力量配備。二是強化應急物資保障。市縣均設立事業單位物資儲備保障中心,以此為依托,堅持需求導向,完善物資保障中心應急物資儲備調用機制,推動發改、應急管理部門建立應急物資分類管理制度,以應急管理部門為主及時調整物資儲備品種和數量,實現各類物資的常態儲備歸口管理、應急調度集中統一。目前,全市建立市縣兩級應急物資儲備倉庫136處,儲備物資1178類、986萬件(套)。三是強化應急響應平台。依托市縣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全方位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積極推進監測預警和指揮調度“一張網”建設,完善“上下聯動、一體運作”工作機制,提升應急處置效能。在市、縣、鄉三級全部建立應急指揮中心,實現市與6個縣市區、88個鄉鎮(街道)應急視頻指揮調度的互聯互通,確保信息報送終端“全覆蓋”,實現了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報送、第一時間響應,並與全市“城市大腦”實現互聯互通。

來源:山東省應急管理廳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