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收官,山東在六個單項中斬獲四金兩銀
青少年三大球,山東為啥這麼強

11月28日下午,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岳陽賽區的決賽中,山東青年女子籃球隊和山東男子排球隊雙雙奪冠。至此,本屆運動會比賽全部結束,山東代表團在6個單項中奪得4金2銀。
本次運動會被教育界和體育界定位為“為振興三大球量身定制的國字號運動會”,是一項關乎中國三大球未來發展的全新賽事。“三大球”指足球、籃球和排球三種集體球類運動。長期以來,這三項球類運動在我國參與人口多、社會影響大,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運動會是我國首次專門針對青少年三大球運動項目設立的全國性體育賽事,旨在發揮競賽的杠杆作用,完善青少年三大球賽事體系。
回眸本屆運動會中山東代表團的亮眼戰績,究其根本是山東高水平的體育青訓體系。“三大球青訓是三大球發展的源頭活水,決定著三大球的未來,抓青訓就是抓未來。”省體育局局長喬雲萍表示,山東高度重視三大球青訓工作,加快構建網絡化、體系化的三大球青訓體系,三大球人才輩出。
11月27日下午,山東男子青年足球隊在運動會中奪冠。這支隊伍中的隊員有不少來自山東魯能泰山足球學校。暢通職業競技和學校體育之間的人才培養通道,全面構建完善的山東青訓體系,正是山東體育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一天不練,你自己知道﹔兩天不練,你的隊友知道﹔一周不練,你的教練知道﹔一個月不練,全世界知道!”這是山東代表團副團長、省體育局副局長林春常說的一段話。
11月26日中午,林春在介紹山東青訓經驗時說,發揮競賽的杠杆作用,完善青少年三大球賽事體系,可以撬動三大球熱潮。
林春解釋道,所謂“杠杆”,就是賽事平台。第一個杠杆是省運會杠杆,通過在省運會科學劃分設置競賽項目組別,可以調動全省資源普及發展三大球﹔第二個杠杆是體教融合,山東在全省高校和中小學開展以籃球、足球、排球為主的“五大聯賽”,進一步厚植了三大球青少年人才基礎﹔第三個杠杆是社會俱樂部賽事,全省各市蓬勃發展三大球品牌賽事,進一步增強三大球項目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帶動更多青少年喜歡並參與三大球運動。
山東代表團副團長、省體育局副局長張柄臣介紹說,山東加速構建和完善青少年體育競賽的制度框架,踏實做好每一個年齡段的人才培養,為夯實三大球振興發展基礎貢獻山東力量。
以籃球為例,山東省籃球運動管理中心重點扶持籃球培訓機構加快發展,形成多元支撐的格局。對全省范圍內的青訓培訓機構、俱樂部等進行評價,為符合條件的單位頒發省青少年籃球培訓基地,通過自建信息化平台統一進行指導,借助省級青少年籃球業余等級標准規范訓練,目前全省有95家省青少年籃球培訓基地,系統備案在訓青少年1.2萬人。
在足球領域,山東省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胡斌介紹說,足球運動要有大的發展,必須從娃娃抓起,從青訓開始。近年來,山東省足球青訓駛上快車道,魯能足校、“郯城現象”和“歷城二中足球”等一批足球青訓標杆在全國引起關注。
為了讓更多青少年愛上體育,省體育局經常組織開展“冠軍公益行”活動,深入全省中小學和社區,用榜樣的力量在孩子們心中播撒體育的種子。
目前,山東經教育部認定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超過1318所,校園足球快速健康發展﹔山東16市體校均組建有市級男女籃青訓梯隊,有專項經費保障和專業的教練員團隊,長年堅持訓練的專業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達1200多人﹔山東有4個國家級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數量居全國第一﹔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名單中,山東有308所中小學入圍﹔山東還有5個省級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省級籃球傳統項目學校670所,穩步提升了籃球后備人才輸送的質量和數量。
人才培養,久久為功。山東省體育局為退役運動員開設教練員學校,與省編辦、省人社廳、省教育廳在全國率先出台優秀運動員安置政策,在中小學設置體育教練員崗位,“我的體育老師是冠軍”成為孩子們身邊的現實。
為解決到哪兒踢球的問題,山東大力推動足球場地建設。目前,全省擁有5人、7人、11人等各類足球場地1.18萬塊,每萬人擁有量超1.1塊,各市均建有1個標准化足球場地,各縣均建有2個以上社會標准足球場地,中等以上學校均建有1塊以上足球場地。其中,青島市城陽區共有標准足球場122塊,平均每萬人擁有2.6塊,此外還有籠式足球場、簡易足球場100多處,每年投入4000多萬元聘請專業公司對足球場進行養護,實現24小時免費開放,構建起“15分鐘足球運動圈”。(於曉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