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本網特別關注

山東:再添跨黃通道 濟南“兩橋”通車了

2024年11月23日15:28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濟南11月23日電(記者宋翠)“我們通車了!”11月23日上午,由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投資建設的濟南黃河大橋主線、濟南黃河齊魯大橋(以下合稱“兩橋”)同時通車運營。據悉,兩座大橋將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魯A、魯S牌照9座以下小客車過橋免費。

至此,濟南市跨黃“四橋四隧”中的“四橋”(濟南黃河大橋、齊魯大橋、鳳凰大橋、濟樂高速南延線)全部實現通車,全市跨黃橋隧達到21處,其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以下簡稱起步區)范圍內達到11處。濟南跨黃通道路網進一步完善,將有效改善市區與起步區的交通出行條件、優化跨黃河橋隧布局,推動擁河發展戰略落地實施。

通車活動現場。孟家輝攝

通車活動現場。孟家輝攝

據介紹,濟南黃河大橋項目作為連接起步區與老城區的南北向主干道,項目南接零點立交、二環東高架,北與國道104、黃河大道(原國道220)相接進入起步區生態商務區,處在濟南黃河南北岸聯系的必經之路上,是濟南跨黃交通重要一環。

此次通車的為濟南黃河大橋項目主線道路,大橋橋塔整體造型源於“水滴”曲線線條,剛柔相濟,輕盈通透,使橋梁與環境更有效的融合,也寓意著水文化對於濟南這座城市的特殊意義,象牙白橋塔搭配水藍色鋼桁梁,則與泉水遙相呼應,相得益彰。

1982年7月,濟南黃河大橋(老橋)建成通車,作為當時亞洲跨徑最大的公路斜拉橋,入選濟南“1978—1988泉城十大景觀”。如今,新橋與老橋“並肩”相望,成為黃河上第一座不等跨並橋建設工程,也是黃河上跨徑最大、鋼橋總長最長的公軌分層合建橋梁,刷新“跨黃”橋梁紀錄。老橋將繼續在服務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和周邊片區的近河交通發揮重要作用。

濟南黃河大橋新橋在交通功能上與老橋雙向4車道、機非混行不同,主線採用一級公路兼具城市快速路標准建設,採用雙向八車道。此外,新橋還前瞻性地預留了軌道交通7號線通道,是山東首條穿越黃河的軌道交通線路,同步實現從老橋單一交通方式到公軌兩用通行能力升級。

第一輛車通過大橋。孟家輝攝

第一輛車通過大橋。孟家輝攝

濟南黃河齊魯大橋項目則是濟南西部城區跨黃的重要通道,大橋建成后大大縮短了黃河南北兩岸的通行時間,同時能夠緩解周邊京台高速、建邦黃河大橋等通道的交通壓力。路線南起現狀齊魯大道與濟齊路交叉口,向北跨越濟廣高速,於美裡湖路前落地,跨越黃河后,終點位於G309交叉處,全長6.742公裡。

濟南黃河齊魯大橋外觀取山東的“山”之形意,提煉山脈輪廓元素,融入濟南“一城山色”理念,以三跨連拱、高低起伏的造型橫臥在黃河之上。大橋主橋為“公軌同層,軌道居中”,雙向八車道一級公路標准,是世界最大跨度、最寬鋼箱梁、最高應力幅拉索的下承式組合梁網狀系杆拱橋。

濟南黃河大橋主線和濟南黃河齊魯大橋通車運行,在豐富濟南跨黃通道布局的同時,將有效帶動沿線新興產業發展、盤活沿線資源,助力起步區區域內經濟實現跨越式增長。

工作人員舉手歡呼:我們通車了!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工作人員舉手歡呼:我們通車了!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兩座大橋的很多設計屬於首創,建造指標也刷新了多項紀錄。”濟南城市建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許為民表示,兩座大橋同時通車,不僅意味著跨黃“四橋四隧”中的“四橋”已全部通車,加上濟濼路穿黃隧道,共有5條跨黃通道建成通車,為濟南市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打下良好基礎。

“新建的濟南黃河大橋是濟南市貫通南北的快速‘交通大動脈’。”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夏濤表示,兩座大橋開通后,濟南市跨黃通道數量達到21處,跨黃通道布局進一步完善,對濟南更好地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濟南黃河大橋新橋。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濟南黃河大橋新橋。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近年來,濟南扭住“項目深化年”主線,錨定“項目強省會”路徑,“泉”力向前聚焦城市能級躍遷,加快城市交通路網尤其是跨黃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濟南重點布局推進跨黃通道建設,其中市域183公裡黃河上規劃了跨黃通道34處,中心城區范圍內平均2.5公裡1處,起步區范圍內平均2.2公裡1處。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