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第一書記:聚焦“一老一小”辦實事
左振欣是臨沂市紀委監委派駐臨沭縣玉山鎮李庄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他和工作組堅持用真心換真情,以實干換民心,聚焦群眾關心的“一老一小”問題,把老百姓關心的事一件一件辦好,切實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重陽節這天一大早,李庄村幸福小院便聚滿了老人,左振欣和村兩委干部、志願者們忙得不亦樂乎。今年的活動在村裡新建的幸福小院進行,聽說還有精彩的節目,老人們非常期待,所以來得更早一些。
不到10點,市社會福利中心的老師和孩子們來到小院,為老人們送來了米面、糕點、被子、四件套等生活物資,並帶來精彩的文藝演出,現場充滿歡聲笑語,氛圍十分熱烈。午飯時間,全村160余名70歲以上老人吃上了美味可口的飯菜,老人們圍在一起,分享著彼此的快樂與感動。
在第一書記左振欣、馬素偉看來,這只是李庄村老人幸福時刻的一個片段。入村以來通過調研,他們發現李庄村裡長壽的老人很多,80歲以上老人有80多人,但村子位置偏遠,又缺少產業項目,中青年多數都在外面務工,留守老人的一日三餐便成了大問題。怎麼讓老人吃上一口熱乎飯?老年助餐服務的思路油然而生。為此,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干部多次研究,很快敲定了建設幸福小院的方案,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完成閑置民房流轉改造。7月27日,幸福小院裡的“孝善食堂”開啟試營業,餐廳內座無虛席,老人們高興地吃上了“第一餐”。現在,經過兩三個月的摸索,食堂的運行越來越順暢。
解決了老人“吃飯難”的問題,第一書記又把目光投向了孩子們。第一書記工作組了解到,李庄村益海小學有在校學生220多人,覆蓋周邊5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一到農忙時節,學生放學后因為父母還在農田裡耕作,沒有時間及時來接,經常跑到村黨群服務中心大廳裡寫作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孩子們的學習環境非常重要。第一書記工作組決定,在打造幸福小院的時候,設立一個“四點半學堂”,專門為孩子們開辟一個課后輔導的空間。學堂開設以來,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休息、做作業的場所,還征集了豐富的課外書籍供孩子們閱讀,學堂成為孩子們的校外樂園,家長們再也不用擔心放學后孩子到處亂跑了。
此外,為了服務教育發展,第一書記還多方爭取資源,聯系市科技局“科技大篷車進校園”開展科普教育,爭取有關部門和企業捐贈教育教學設備價值7萬余元,協調有關部門捐贈圖書4000余冊,還對學校門口破損已久的道路進行修繕,極大方便了學生和家長。
今年以來,駐玉山鎮第一書記在市、縣兩級選派辦的指導下,緊緊依靠玉山鎮黨委政府,按照“抓村聯片、抱團融合”的思路,蹚出一條黨建聯建、產業聯興、成果聯享的片區建設“三聯”新路徑。先后整合6個村的資源,在李庄村盤活一個農業種植項目,在營子村打造一個茶葉文旅項目,帶動片區村集體增收。以李庄村為核心,對連接三個村的主干道路鋪設瀝青提升,總裡程2.5公裡﹔對片區各村的“母親河”塘子河進行整治,清除水草、淤泥,硬化兩岸道路,加固條石護坡,讓群眾茶余飯后能有休閑娛樂好去處﹔沿河打造“愛心菜園”,供應各村“孝善食堂”,栽種樹木、花卉,安裝木質涼亭,打造景觀坡道,整體美化面積4000余平方米。(於清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