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事涉四省,最高檢新聞發布會開到微山湖漁村

2024年11月14日10:03 | 來源:大眾新聞
小字號

11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濟寧市微山縣湖興村召開新聞發布會,主題為“以檢察公益訴訟服務保障跨區劃流域生態治理”。會上,最高檢直接立案辦理的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公益訴訟案(下稱“南四湖專案”)作為第五十四批指導性案例正式發布,並通報了南四湖專案有關情況。

經生態環境部建議,2021年4月,最高檢基於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事實進行公益訴訟立案,成立由四級檢察機關組成的一體化辦案團隊,歷時1年11天,相關四級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05件。最高檢通過督促各地行政機關依法履職,使污染在根源上基本得到控制,再現綠水青山美麗畫卷。

南四湖地處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交界處,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跨區劃流域治理的難題,根源在於行政執法標准的不統一。南四湖作為山東省設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山東、江蘇兩省的工礦企業分別執行不同的外排廢水硫酸鹽和全鹽量標准。通過專案辦理,最高檢協調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共同督促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編制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推動全流域行政執法標准有效統一,為南四湖流域得到成功治理奠定了基礎。

南四湖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任務。專案結案后,最高檢協調中國工商銀行與濟寧市政府簽訂金融合作協議,服務支持當地工礦企業產業轉型升級、退湖漁民安居樂業,推動南四湖片區綜合開發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從長效機制上徹底解決因經濟發展、生產生活帶來的環境污染反彈問題。

南四湖專案的成功辦理,標志著檢察機關通過一體化履職、組團式辦案模式、異地管轄立案、公開聽証等機制創新,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破解跨區劃流域生態治理難題的“中國方案”。

“微山縣探索法治保護機制、邊界‘五聯’機制,在山東省率先落實南四湖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實施工業、農業、生活、船舶、客水‘五水共治’。”濟寧市微山縣縣長郭鑫介紹,微山縣大力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通過構筑全國稀土、中醫藥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生態養殖產業,成功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打造環南四湖文旅產業發展高地,探索出具有湖區特色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2023年,微山縣旅游總收入突破30億元。

記者從省檢察院獲悉,南四湖專案立案以來,我省檢察機關堅持提高站位、嚴格標准、細化舉措,持續推進案件辦理走深走實,通過辦案,共督促關閉工業企業非法設置排污口100余個,督促賠償權利人與13家煤礦企業簽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協議。

南四湖專案立案后,最高檢在棗庄、濟寧召開南四湖專案技術支持座談會,多次派員現場參與辦案,指導公益訴訟部門聯合技術部門勘驗採樣和現場快速檢測﹔省檢察院第一時間成立專案山東分組,派員駐濟寧微山縣院辦案點進行督辦,先后20余次到南四湖四地市縣實地督導,6次召開專案視頻調度會,對專案進展情況、重點案件進行調度﹔各市檢察院充分發揮協調、辦案主體作用,在辦好自辦案件的同時,積極指導基層院開展工作﹔各區縣檢察院加大辦案力度,沖在辦案一線。四級檢察機關形成上下聯動、相互配合的一體化辦案格局。

在南四湖專案推動下,省交通運輸廳拓展建成全鏈條信息平台,強化監管機制,船舶和港口碼頭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濟寧市政府投入資金8億余元,對沿湖275個村進行治理,並穩步推動漁民安居工程,確保實現“根源性治理”。(董方舟)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