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長波短訊

全國首個三星級“零碳鄉鎮”花落濰坊臨朐

2024年11月13日10:39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今年,是濰坊臨朐嵩山生態旅游發展服務中心建區第10個年頭。十年來的臨朐嵩山,在發展的考卷上,寫下了奮進的答案,結出累累碩果——

11月5日,全國首個三星級“零碳鄉鎮”授牌儀式在濰坊臨朐嵩山生態旅游發展服務中心隆重舉行。活動現場頒發了山東省第一張“零碳鄉鎮”認証証書,這也是中國首張三星級“零碳鄉鎮”認証証書。

在綠色發展理念蔚然成風的今天,零碳不再是新鮮概念,但獲得山東省首張“零碳鄉鎮”認証証書,名不見經傳的嵩山卻脫穎而出。其背后是臨朐攜嵩山人民十年夙興夜寐、篳路藍縷,黨員干部將個人夢融入新區夢、中國夢,一茬接著一茬干,一錘接著一錘敲,以拼搏踐行使命,以實干詮釋擔當,以奔跑的姿態、昂揚的狀態逐夢前行。

全區財政總收入比成立之初翻三番,濰坊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大項目先后落地,31個村全部建成美麗鄉村,蜜桃、獼猴桃、佛手瓜等六大富民產業優勢突出,入選“山東省生態旅游區”“齊魯最美田園”“山東生態休閑農業示范基地”“山東最美旅游風情小鎮”“國家級水果(桃)標准示范園”……座座“綠水青山”已然生出座座“金山銀山”,高質量發展征途上留下個個閃光足跡。

21項指標 刷新區域“綠色”風貌

巍巍嵩山,襟山帶湖。當第一縷晨光照耀大地,站在嵩山之巔俯瞰,一幅鄉村和美、宜居宜業的畫卷徐徐展開,雋秀而壯觀。行至嵩山,景區內林木茂盛、空氣清新,處處都是新能源標識,垃圾也嚴格執行分類處理。

什麼是“零碳鄉鎮”?方圓標志認証集團江蘇公司綠色低碳部負責人介紹,“零碳鄉鎮”是指綜合利用政策、經濟、宣傳等多種措施,通過提升碳匯、產業結構轉型、用能方式轉變、城鄉建設綠色低碳化、生活方式綠色低碳化等多種手段,在發展的同時實現淨零碳排放的鄉鎮。

今年上半年,方圓標志認証集團來到該區進行實地調研,對實際情況進行了解,並根據其與零碳鄉鎮的匹配度提供后續的完善建議。依據“零碳管理+減碳技術+運營績效”的認証評價體系,圍繞碳匯提升、產業低碳發展、能源資源綠色低碳發展、城鄉低碳建設、低碳生活等5類21個指標,該區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的相關工作,大力實施低碳減排戰略,轄區GDP實現連續三年增長。

“我們會核算整個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出量和碳匯抵消量需要達到中和,這是‘零碳’最主要的指標。”方圓標志認証集團綠色低碳部負責人說。

臨朐縣嵩山生態旅游發展服務中心位於濰坊市西南部,南接沂源縣,西鄰淄川市,北靠青州市,總面積89平方公裡,轄11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6500戶,2.1萬人。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山東省景區化村庄”4個,省級美麗鄉村4個,市級美麗鄉村7個,縣級美麗鄉村實現全覆蓋。

坐擁得天獨厚的綠色資源,嵩山全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統籌網格員、公益崗、保潔員等人員力量,大力開展美化、綠化、亮化,實現了全域干淨整潔,31個村全部創建為省市縣美麗鄉村。嵩山和美鄉村游線路被列為濰坊市和美鄉村游精品路線。優化環境管理,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計劃,游客、村民環保意識大幅提升。大力實施“生態復綠”,按照“增綠量、提品質、添色彩”的工作思路,5年來累計綠化彩化荒山4萬多畝,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優化提升。推動資源良性循環,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達到80%以上。

依托優勢 大力打造“零碳鄉鎮”

一方靠山吃山的熱土,如何走上打造“零碳鄉鎮”之路?

以仲臨路為軸,由環山路段“天虹路”和順河路段“玉帶路”兩部分組成的“嵩山1號大道”,穿林海、跨溝壑、環峻嶺,串聯起沿線村落,自空中俯瞰,如一條彩色的飄帶,鑲嵌在崇山峻嶺之中,氣勢磅礡,與周圍的青山綠水渾然天成,被贊譽為嵩山的“天路”,是臨朐縣環西南部鄉村旅游專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臨朐借力濰坊市打造“齊魯天路”最美自駕游品牌,嵩山統籌31個村的資源,以“嵩山1號大道”為突破口,打造一村一品休閑農業,一個個“長在深閨”的景點串珠成鏈,全域旅游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釋放。

出山的路通了,下步如何發展?站在過去與未來交匯點,臨朐以“新”的目光凝望歷史,亦從歷史中窺見“新”的剪影,在挑戰中謀發展,讓綠水青山唱“主角”,全面發展全域旅游,奮力跑出全區轉型振興加速度。

臨朐縣委縣政府對於嵩山的發展定位是“旅游”。嵩山境內有全縣第二大水庫、第二大林場、第二大高峰,森林覆蓋率高達98%,當地還有著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和動植物資源,100余種針葉類喬木、闊葉類喬木、灌木類植被等在此扎根滋衍,這是嵩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怎樣既能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又能讓“美麗生金”?

嵩山100%是瘠薄山地,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糧食作物產量較低,但當地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水質純淨,結出的蜜桃不僅產量高,且清脆甘甜、口感醇厚,不過由於種植比較零散,且屬於早熟品種,外地客商不願來,出售價格不高,村民對於大規模發展蜜桃積極性不高。

“培育特色產業、增強造血能力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和支撐,對於嵩山來說,發展壯大蜜桃產業不僅能幫助村民增收,也為嵩山增添了綠色,是當時的不二之選。”嵩山生態旅游發展服務中心副書記王劉景國表示,圍繞培育蜜桃產業,政府部門積極與科研院所對接,對當地蜜桃品種進行了改良,為村民免費發放樹苗並提供種植、管理技術服務。

幾年間,一株株桃樹結出累累碩果,上市時間推遲到國慶節前后,深受消費者歡迎。當地蜜桃種植形成了規模,再加上路網四通八達,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涌入嵩山,每公斤蜜桃售價4元左右,很快就成為了村民的“致富樹”。

近年來,當地充分運用自然環境優勢,發展形成以蜜桃、獼猴桃、佛手瓜“兩桃一瓜”為重點的特色農業品牌,全區發展蜜桃4.5萬畝、獼猴桃3000畝、佛手瓜8000畝,嵩源牌蜜桃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建成全縣首個國家級水果(桃)標准園,嵩山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打響。

傳統農業的機構調整帶來了精品農業與生態旅游業的有機融合。每年4月,萬畝桃花盛開,南北縱深10公裡的嵩山蜜桃旅游觀光帶成為游客流連忘返的美景地。

從“景點旅游”到“全域旅游”,從旅游“單打獨斗”到農文旅融合發展,沉寂的山村被喚醒,激發出發展的澎湃活力,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豐碩,全區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山東省景區化村庄”4個、省級美麗鄉村4個、市級美麗鄉村7個,縣級美麗鄉村實現全覆蓋。“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齊魯嵩山春季鄉村游”入選2024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春季)精品景點線路,全省唯二、全市唯一,嵩山也成功入選“山東省生態旅游區”,是全市唯一全域創建旅游區的鄉鎮,走出一條生態風景路、鄉村振興致富路。

持續“進階” 開啟低碳新篇章

“零碳鄉鎮”既是對臨朐當前綠色發展成果的肯定,也是對可持續發展的嚴格要求。

十年間,嵩山統籌林區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出了一條依生態轉型、靠生態興區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青山綠水之間,濰坊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正酣,大型機械來往穿梭,不斷刷新著施工“進度條”。這個總投資81.2億元的大項目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成為這方山水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電站地處山東省中部負荷中心,施工總工期72個月,預計2026年9月份首台30萬千瓦的機組發電,2027年底四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濰坊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部主任許雙全介紹,據測算,項目運行后,每年可節約燃煤消耗量約31萬噸,減排煙塵約6萬噸、二氧化硫約1萬噸、氮氧化物約0.3萬噸、二氧化碳約52萬噸,能夠更好地保護山東的碧水藍天,也為“碳達峰”“碳中和”國家重要發展戰略貢獻力量。不僅如此,該項目實現了“美麗生金”,建成后年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納稅1.2億元,建設期間納稅年均過1000萬元,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在持續釋放生態價值和社會效應的同時,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成后,800萬方的上水庫還將呈現“高峽出平湖”的生態美景,成為嵩山一張嶄新的旅游名片。

綠色是嵩山的最大優勢,也是發展的關鍵要素。嵩山引入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是鏈接“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最佳橋梁與紐帶,也是落實臨朐縣委確定的“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藍圖濃墨重彩的一筆,實現了“山水綠”與“產業綠”融合共生。

一個地處偏遠、資源匱乏的山區,成功吸引體量如此巨大的項目落戶,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還有舉全區之力靠上保障項目順利落地、建設的決心。

建設用地使用權審批問題,是項目推進工作中的一大難點。按照“一類事項一個部門統籌、一個階段同類事項合並”的改革思路,由縣項目建設推進指揮部牽頭,嵩山生態旅游發展服務中心靠上協調,政府部門打破壁壘,自然資源、行政審批、林業中心、嵩山和項目公司五方聯合集中辦公,利用3個月的時間共同梳理整合材料,著力解決影響建設項目審批提速的“堵點”問題,整個過程僅用了14個月,上水庫填筑、地下廠房開挖已於今年7月份完成,進度分別提前12個月、6個月,至少為項目節約了1500萬元的費用。

為“啃”下項目土地征遷中最難的“硬骨頭”暖水河村,嵩山黨委成立中心、社區二級聯動機制,先后四次聯合拆遷、經管、國土、司法、林業等縣直部門到項目現場會商,包靠干部一個月時間吃住在村,對征遷計劃進行充分調研、論証,最終拿出了《暖水河村山林補償分配方案》並獲村民全票通過。

拼的是干勁,比的是服務,贏得的是投資者的青睞:淹子嶺高山房車露營基地、齊魯嵩山峽谷漂流、龍潭湖露營公園、和和文旅度假區、凍干食品產業園等項目紛紛落地,一個個“含綠量”高的優質項目挺起了嵩山高質量發展的“脊梁”,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齊頭並進的綠色傳奇正在上演。(劉瑞華)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