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強省會

強省會、挑大梁,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濟南篇章”濟南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發展綜述

2024年10月01日16:35 |
小字號

齊魯青未了,海右風潮起。

時間長河流過75年。古老而又年輕的濟南與新中國一起成長,攻堅克難,長歌奮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工業基礎薄弱,到如今現代化強省會的崛起,全市經濟實力不斷攀升新台階,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一座城市奮發起勢、向上突圍的路徑格外澄明。

地區生產總值成功邁入“萬億城市”之列,2023年達到1.27萬億元﹔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成形起勢,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拔地而起﹔城市能級大幅提升,濟南都市圈“真容顯露”……絢麗多彩的泉城蝶變,是新中國75年發展的一處生動縮影。

如今,站在歷史的交匯點,濟南正乘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東風揚帆奮進,勇毅前行,推動全市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邁出新步伐。

七十五載崢嶸歲月,千年泉城煥新顏

回望75年櫛風沐雨、滄桑巨變的奮進歷程,從曾經的“一窮二白”邁向繁榮富強,勤勞勇敢的泉城兒女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造就了濟南的榮光與驕傲。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濟南工業局第四機器廠(今濟南第一機床廠)試制成功國內第一台5英尺馬達車床﹔濟南工業局第二機器廠(今濟南二機床集團)制造出國內第一台大型龍門刨床﹔濟南汽車制造廠試制成功首批黃河牌重型汽車,填補中國重型汽車生產空白……

——改革開放時期,濟南順應時代發展,解放思想,奮勇前行,奪取一個又一個現代化建設的勝利。亞洲最大跨徑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斜拉橋濟南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恢復副省級行政城市級別,城市發展如虎添翼﹔濟南高新區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進入新時代,濟南獲批建設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入選全國第一批軟件名城﹔打造數字先鋒城市,在全省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入選全國首批5G商用、首批精品千兆城市……

敢為人先、勇立潮頭,從來都是濟南的不二選擇,一代代建設者、奮斗者的真抓實干、埋頭苦干,讓這座擁有5000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煥發新顏。

萬億之城蹄疾步穩,經濟增長勢頭不減﹔城市空間格局日臻完善,“山泉湖河城”渾然一體﹔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的核心支撐……在國家建設發展中,濟南始終奮發向上,走在前、當先鋒、做表率,扛起“省會擔當”,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挑大梁作貢獻。

綜合實力持續攀升,希望之城拔節生長

高質量發展競逐永不落幕,濟南始終奮楫篤行,力爭上游。

從經濟總量看,這是不斷跨越趕超的75年。新中國成立之初,1949年濟南生產總值僅有2.1億元。伴隨著改革開放縱深推進,濟南經濟發展不斷蝶變。從統計數據看,濟南從1988年、2001年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大關、千億大關,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跨越5個千億大關,2020年突破萬億大關,達10140.9億元。2023年,濟南生產總值達12757.4億元,財政收入達1060.8億元。截至目前,濟南已連續4年躋身全國萬億城市前20強。

越開放,越發展。自擴大沿海經濟開放區以來,濟南成為第一個被國務院批准劃入的城市,經過不斷地改革開放,一個更加開放的濟南走來。2023年全市進出口總額307.4億美元,是1995年的45.9倍﹔經濟外向度大幅提高,由1995年的5.8%上升到2023年的16.9%,提高了11.1個百分點。目前,濟南國際友好(合作)城市增至89個,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有來自74個國家、地區的企業在濟南投資興業。

進入新時代,多重國家戰略交匯疊加,濟南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濟南奮力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級戰略先后獲批並相繼實施,使濟南在國家區域戰略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

特別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繼雄安新區起步區之后全國第二個起步區,全國唯一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新區。起步區規劃總面積798平方公裡,與濟南現有主城區面積相當,相當於再造一個新濟南,開辟了廣袤的發展空間。

2021年9月29日,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正式通車。2024年9月1日,在黃崗路以北的黃河北岸,全球最大盾構機——“山河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開啟穿黃之旅……

一條條跨黃通道的建設,加速了黃河兩岸比翼齊飛的進程。如今,設立3年多來,這座濟南的希望之城、未來之城拔節生長,邁入全面成形起勢的快車道。2023年,起步區全域實現生產總值370億元,比2020年增長10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1%,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27%。

河城交融,未來之城踏浪前行,為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的核心支撐提供更強后勁。

新動能積厚成勢,創新力激越澎湃

城市發展,需要不竭的發展動力。濟南,向“新”而行。

2024年9月20日-22日,作為全國性會議,第一屆空天信息技術大會在濟南舉行。這背后,所彰顯的正是濟南日益增強的空天信息產業實力。

近年來,濟南前瞻布局空天信息產業,以打造“全國領先的空天信息應用示范區”為目標,火箭、衛星等實體智能制造產業集群集聚成勢,國內首所空天信息大學籌建工作有序推進,“濟南一號”“泉城一號”“齊魯星座”等相繼發射,全面完成商業航天“通信、導航、遙感”3個重要領域的布局。

就在今年9月25日,由中科衛星科技集團與濟鋼集團合作研制的AIRSAT星座01/02星(濟鋼1號、2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標志著,濟南逐夢蒼穹更進一步。截至目前,濟南空天信息產業領域科研機構、企業超過80家,2023年實現營收234.06億元。

未來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除了逐夢星辰大海,濟南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持續發力。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雷諾中國與起步區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可謂濟南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又一次重要布局。

目前,濟南已擁有比亞迪、吉利兩大新能源乘用車廠商,中國重汽、豪馳等專業領域新能源商用車制造商,以及長安等新能源客車制造商。2023年,濟南新能源汽車產量為37.8萬輛,位居全國前10位,躋身第一梯隊。按照規劃,到2025年,濟南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

空天信息、新能源產業可謂濟南努力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的縮影。回首75年發展,濟南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備,經過新舊動能轉換的錘煉,新動能已積厚成勢。

其中,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主導產業總規模已達1.6萬億元,並逐步培育形成集成電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精品鋼、新材料等十大標志性產業鏈群。

2023年,濟南“四新”經濟增加值達5160.5億元,佔GDP比重達40.5%﹔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躋身全國城市排名第6位,全省第一位﹔人工智能發展潛力躍升全國前三。

隨著發展方式更新,濟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濟南第一產業增加值429.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312.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015.9億元,分別為1949年的390.5倍、10780倍、13359.8倍,年均增長8.3%、13.1%、13.4%,三次產業構成比由1949年的51.0:19.5:29.5調整為3.4:33.8:62.8,第二、三產業發展壯大,夯實了濟南經濟發展的基礎。

經濟發展量質齊升的背后,濟南創新動能更足。中國科學院13家院所先后落地﹔Ⅰ類創新藥伊魯阿克片獲批上市……在英國《自然》雜志發布的2023全球科研城市100強中,濟南位居第32。

新動能澎湃的濟南,已將科技創新刻進基因裡,不斷賦能產業發展,加快積澱新質生產力。

城市面貌蝶變,全民共享品質之城

大河奔流,不舍晝夜﹔萬裡黃河,穿城而過。

七十五載悠悠歲月,被母親河哺育的城市,已闊步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功能品質日趨完善。

在濟南,說走就走。新中國成立初期,濟南就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如今,濟南高速鐵路運營裡程446公裡,列全省首位,“米字形”高鐵網基本成形﹔濟南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加快推進﹔小清河汽笛鳴響,已實現通江達海﹔從今年年底開始,濟南每年至少有一條軌道交通線路建成……

在濟南,給你“好看”。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濟南這座千年古城文化魅力十足。明府城、老商埠,經緯之間老濟南的人文風貌盡顯﹔靈岩寺、四門塔,《黑神話·悟空》的取景地古剎曲徑通幽﹔山東快書、山東大鼓、萊蕪梆子、傳統呂劇,在濟南看大戲,恍然間仿佛重回“曲山藝海”。“泉”在濟南過大年、“泉”在濟南過暑假、“泉”在濟南享金秋系列活動異彩紛呈,吸引無數外地游客暢游泉城。

在濟南,歡暢和諧。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這座城市最亮眼的發展“底色”。今年1- 6月,濟南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83,PM2.5(細顆粒物)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繼續保持全省通道城市最優。小清河濟南段時隔60多年再次發現中華鳑鲏種群,佛慧山首次發現全球新記錄蝸牛物種……一個個消息傳來,背后是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有力支撐。

在濟南,生活無憂。2012年至2022年,濟南城鎮登記失業率從3.08%下降到2.06%﹔截至去年底,濟南醫療衛生機構達到7665家、床位7.63萬張,千人口執業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均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在2024級濟南市大學生開學典禮上,濟南市向20萬新同學“表白”:濟南歡迎你!這聲熱切的歡迎背后,是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初心不改、煥新蝶變的信念與底氣。

鋪開“糧”辰美景,舒展鄉村振興畫卷

春華秋實,沃野生金,鋪開一幅“糧”辰美景。

過去的75年,是濟南農業農村經濟強勢發展的75年,也是農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75年:“米袋子”更充實,“菜籃子”更豐富,“果盤子”更多彩……

2023年,濟南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全年播種面積48.58萬公頃,總產量首次突破60億斤﹔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單產均連續五年增長﹔在全省率先實現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域全覆蓋﹔累計建成249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235個省級和美鄉村﹔1523個村展開“三變”改革,村集體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79%……

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濟南量質並舉。坐落於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萬畝國際糧食增產減損示范區,正是濟南聚力實現農業增產提質的一個縮影。這個“萬畝大田”聚焦糧食“智能、高產、減損”,預計提升糧食畝產15%,降低化肥農藥等農資消耗30%,糧食全過程綜合減損5%,減少90%人工,實現畝均增收300元。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濟南錨定打造“中國北方種業之都”,多項指標取得顯著提升。目前,持証種業企業達到104家、種業及相關產業產值達到110億元、良種覆蓋率98%以上……濟南出台《關於加快打造中國北方種業之都政策措施(2024版)》,在企業引育、科技創新、要素保障等方面多方發力,讓制種企業和種糧大戶收獲實實在在的實惠。

當前,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在濟南已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常態”。濟南立足平陰玫瑰、章丘大蔥、歷城草莓、萊蕪生姜等農業特色產業基礎,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全要素集約集聚,重點培育十個百億級優勢產業集群,打造農業產業化升級版,為農民致富打造更高平台。

在希望的田野上,濟南扎實奮斗。從田間到餐桌,從農戶到企業,一批批新政策、新模式、新技術,正一步步把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如今的濟南,戰略紅利交匯疊加、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科技創新實力雄厚、數字賦能勢頭強勁、人才保障基礎堅實、金融服務優勢突出、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生態宜居優化提升、人文環境厚重淳朴,這樣的發展優勢,為濟南在全面深化改革路上勇挑大梁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式現代化是干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干。”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濟南走在前、開新局,用實干業績再創新奇跡、再造新榮光,努力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的核心支撐,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濟南篇章”。

來源:濟南市委網信辦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