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強省會

探秘濟南“黑燈工廠”:不開燈,智能化全自動生產

2024年11月05日16:31 |
小字號

“黑燈工廠”又被稱為智慧工廠,是不開燈也能進行自主化生產,所有流程均由智能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完成的現代化工廠。越來越多“黑燈工廠”的出現,已成為我國制造業由制造向“智造”蛻變的縮影。

在濟南市天橋區新材料產業園內,就坐落著這樣一處“黑燈工廠”。11月1日,新黃河記者實地探訪濟南東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東方雨虹公司”)發現,這裡的生產線高度自動化,即便一些車間幾乎不見人影,但依然有條不紊、運轉高效,其背后,是高效充沛的電能供給。據國網濟南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企業的每一度電都物盡其用,國網濟南供電公司為其量身定制節能減耗、降本增效的改造方案,類似的“供電+能效”服務,目前已向300多家企業推送數字能效賬單。

車間“智變”,讓生產事半功倍

11月1日午間,陽光正好,在濟南東方雨虹公司的水性涂料和建材車間內,幾台機械臂騰挪搖移,正有序地將一摞摞石膏產品堆疊擺放,在產品達到一定數量后,再由傳送帶送至包裝處封裝。生產有條不紊地進行,可偌大的車間卻不見一人。

“這裡共有5條生產線,包含環保石膏線、防水粉料線、特種瓷磚膠線等,是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車間。”車間經理殷和勇從一間小房子裡推門而出,他告訴記者,他走出來的地方是中央控制室,也是整座車間的“核心”。

“我們的工作人員大多在中控室,通過操作並發送指令保持生產線的平穩運作。”殷和勇說,算上他在內,車間裡隻有9名工作人員。

9人操控5條生產線,幾乎每一分鐘就有一件成品下線,不免令人驚嘆。“像這個車間,人工干預的環節幾乎沒有。不僅能大大提高效率,還保証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殷和勇說。

同一日,瀝青卷材車間經理宮曉波同樣向記者表示,“效率”和“質量”是智能化車間相較於傳統車間的最大優勢。“以前的車間都是靠人工搬運,不僅工作強度大,效率還低。現在有了比如碼垛機這樣的設備,通過智能化操作管理,就可以將我們的成品自動堆碼,精准高效,便於叉車運至倉庫儲存。”宮曉波說。

從零部件,到組裝、檢測、打包,再到倉儲、運輸,在濟南東方雨虹公司的生產現場,空蕩蕩的廠房裡不見一人,但一件件嶄新的防水材料卻在復雜的自動化工序引導下,有條不紊地走下生產線,這樣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

這,就是“黑燈工廠”的效率體現,也是制造業變革的魅力所在。

電力加持,讓企業動能澎湃

濟南東方雨虹公司是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濟南投資建設東方雨虹濟南綠色材料產業基地的項目公司,一期建設年產4萬噸水性涂料生產線、年產15萬噸新型建材生產線﹔二期建設年產5400萬平方米防水卷材生產線。其中水性涂料由德國愛立許設計,引進航天斯達自動生產線及ABB機器人自動碼垛系統,防水卷材生產線來自美國RD公司,在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等環節上公司大力建設集加工、運輸、檢測於一體的智能化“黑燈工廠”,引進業內先進的蠕動生物流化床環保系統、RTO旋轉式煙氣處理設備等,充分體現創新、環保、高效的經營理念,也是制造業變革的“樣本”再現。

而推動制造業變革背后,是高效充沛的電能供給。實際上,濟南東方雨虹公司還是名副其實的“全電工廠”。數據顯示,其每年用電量達到650多萬千瓦時。在“工業4.0”發展的新趨勢背景下,“黑燈”更多強調的是生產方式的高度智能化,而這樣的高度智能化,離不開電力的加持。

“高效充沛的電能供給,才能為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強大的動能。”濟南供電公司起步區供電中心副主任李廣福告訴記者,為了保障企業用電安全穩定,國網濟南供電公司不斷優化電網建設,企業供電線路通過應用全自動饋線自動化功能,推進全域開關站自動化“秒級自愈”,故障平均處置時間從15分鐘縮短至30秒以內。

“濟南東方雨虹公司所用的供電線路名為雨虹線,實際上是一條‘准’專線。以企業名字命名供電線路,背后體現的是我們對企業供電需求的重視。”李廣福說。

據了解,為了讓企業的每一度電都物盡其用,國網濟南供電公司通過能源大數據平台,對“黑燈工廠”的能耗水平做了全面梳理,由此量身定制節能減耗、降本增效的改造方案。截至目前,這種“供電+能效”服務,已經向300多家企業推送數字能效賬單,節約用電累計約3000萬千瓦時,在能效逐級提升中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供電先行,讓城市更有底氣

智能制造已是我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抓手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也是濟南市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數條新生產線上線、一批新產品出爐、更多新技術涌現,以先進技術賦能智能制造,以自主創新賦能品牌發展,讓如今的濟南實現了從“制造”到“智造”的蝶變。

在這一方面,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自誕生就帶著“光環”。近年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瞄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引進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項目,截至目前,已有60家世界500強企業的192個項目入駐,總投資近5000億元。從“白紙”到新城,當下的濟南起步區,框架全面拉開,城市品質持續提升。

“產業之城”起步,供電服務先行。為更好地服務起步區建設,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於2022年年初批准設立濟南供電公司起步區供電中心,全面服務濟南起步區經濟社會發展。2021年以來,新建擴建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6座,增加變電總容量450.98萬千伏安。濟南供電公司根據國網山東電力相關要求,立足濟南起步區區位、資源、政策等優勢,統籌抓好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讓這座新城有了底氣。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培育新質生產力。2023年,濟南50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體現了建設具有濟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顯著成果。

今年6月份,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關於公布2024年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通知》,濟南東方雨虹公司獲評山東省2024年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是對企業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的重要回應。

像濟南東方雨虹公司一樣的企業還有很多。每當夜幕降臨,這些“黑燈工廠”內,各種反映生產、設備、人員狀態的數據依舊在快速更迭、傳送不休,也讓這座新城醞釀出更加耀眼的未來。

來源:濟南市委網信辦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