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樂於助人……有一種傳統美德叫“急人所急”
“我們要在心裡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10月30日,菏澤市曹縣開展“道德榜樣在行動”展示交流活動,誠實守信類“中國好人”祝效根講述了自己在崗位上多次拾金不昧、智尋失主的事跡,引得現場學生陣陣掌聲。
祝效根是曹縣縣立醫院的餐廳管理員,除了為病患和家屬提供餐飲服務,撿東西、還東西幾乎成了他的第二項主要任務。任管理員七年中,他共拾獲並歸還現金3.8萬元、手機3部,以及飯卡、包等大大小小的其他物品近百件。祝效根對病人丟失物品的焦急心情感同身受,“醫院場所比較特殊,丟失的基本都是治病救人的‘救命錢’,失主可能是病人家屬,甚至是病痛纏身、行動不便的病人,他們會比普通人更加焦急和自責。”祝效根說,醫院餐廳是病人丟東西的“高發地”,每每發生這類事情,自己都會在第一時間用各種方法尋找失主。
今年,祝效根入選了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在他的帶動下,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的行列中。“丟東西有時候只是一件小事,但也是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煩心事。我想將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繼續弘揚下去,讓身邊的人都能夠收獲一份溫暖。”祝效根說。
誠實守信的厚道品德,既體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變初心,更體現在面對“飛來橫財”時不動私念。去年7月,一面寫著“拾金不昧暖人心,品德高尚正氣揚”的錦旗和一封感謝信,從陝西省西安市維也納國際酒店郵寄到淄博市高青一中,也帶來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2023年6月21日,隨隊赴陝西師范大學集中研修的高青一中高三教師張青,偶然在入住的維也納國際酒店房間內發現了一個紅色的塑料袋。打開后,裡面竟然是捆扎整齊的4摞現金,共計人民幣40萬元。
“這麼多現金,失主一定很著急,要盡快返還失主。”看著眼前的巨額現金,張青的第一反應是怎樣才能盡快聯系到失主,減少他們的損失。向帶隊領導匯報后,張青聯系了酒店,並立即報警處理。直到錦旗到來,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才知曉他拾金不昧的事跡。
獲評2023年12月“山東好人”后,有人問起張青歸還巨款的內心想法,他說,“做事就要明明白白,做人就要清清白白。”作為一名教師,張青認為,誠信教育要講清楚、做明白——既要通過思想教育讓孩子們明白誠實守信的價值,更要以學生身邊事為例,告訴學生怎麼去做,實現知行合一。“通過這件事,我為學生做了表率,給自己的孩子做了榜樣,教會了他們踏踏實實走好人生路的道理。”張青說。(楊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