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讓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背后:山東人才的發展密碼

2024年11月05日09:00 | 來源:大眾新聞
小字號

“從全球最先進的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藍鯨1號’,到亞洲最大的滾裝運輸船,山東強大的產業鏈條和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體系,為工程師研制‘大國重器’提供了堅強保障。”近日,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管路安裝班班長楊德將表示。他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為“全國勞模”、“大國工匠”,從業20余年攻克100余項關鍵技術,打破多項國外技術壟斷。

  近年來,山東發揮黨管人才制度優勢,著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加快構建“2+N”人才集聚雁陣格局,推進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形成推進“四鏈”融合的“1241”支撐體系,實現要素有序流動、政策同向發力,為賦能產業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支撐。

  日前,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發布《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3)》,青島科技大學榜上有名,4項單項合同金額過億元,列全國高校首位。作為“四鏈”融合的典范,該校依托化工、材料等優勢特色學科,與企業協同攻關、培養人才,加快創新成果向產業轉化應用。

  3個領域類國家創新中心、11條標志性產業鏈、41個工業門類、2.6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3.5萬家科技型企業……這組數據,反映了山東推動“四鏈”融合的成果。

  “由我校牽頭,聯合北京大學、齊魯制藥、威高集團等30家單位共同組建的醫養健康共同體,緊盯醫藥企業技術需求,在生物制藥、醫療器械、健康養老等產業集群創新鏈前端集成攻關,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平台,全力推動醫養產業迭代升級。”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黨委書記劉思金表示,如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新藥成果已實現轉化,合同額2.04億元。

  聚焦融合發展,山東打造多方協同的新型人才發展載體平台,充分發揮在集聚創新資源、服務重大戰略需求方面的作用,牽引帶動“四鏈”深度融合。

  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明介紹,對標山東11條標志性產業鏈、“十強”優勢產業集群、“6997”現代化工業體系,山東積極布局建設現代海洋、現代農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4個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47個省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打造20個產業創新研究院,建設77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打破學科壁壘、部門界限,“四鏈”融合賦能產業升級。通過深化融合、加強高水平科研攻關,近3年高校過億元成果不斷涌現。

  山東省還積極打造人才效能提升重點平台。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興前沿領域,遴選30家人才效能提升重點平台,利用3年時間集中支持,力爭在一流創新人才集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轉化能力提升、項目孵化等方面實現較大突破,形成良好示范。

  “山東新能源建設與開發全國領先,我們為解決新能源可靠並網控制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新能源控制國家級工程中心主任張承慧表示,團隊已在政府支持下,聯合企業完成大規模產業化應用。

  山東省把響應產業創新需求、解決產業實際發展難題,作為推進“四鏈”融合的落腳點,不斷提升人才引領發展效能,讓更多科技成果從高校院所“實驗室”走向企業“生產線”。

  山東升級實施“揭榜挂帥”核心技術攻關3.0行動,讓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出題人”和“答題人”,圍繞全省11條標志性產業鏈,組織專業團隊到企業“一對一”梳理凝練攻克技術難題、標志性領軍人才引進、企業緊缺人才培養“三張清單”。近3年累計發布揭榜項目611項、榜單金額近30億元,項目揭榜率達56%,柔性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207人,切實為企業解決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

  同時,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提升行動。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孫海生介紹,山東打造集需求發布、轉化交易、中介服務、科技金融、中試熟化、項目孵化等功能於一體的“山東科技大市場”,截至目前,大市場已進駐科技服務機構751家,企業4.5萬家。今年以來,大市場挂牌交易科技成果800余項,同比增長3倍多,預計今年市場交易額超過10億元。(王原 遵強 慧卿)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