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本網特別關注

 山東東營:“向天入地”要資源 

人民網記者 宋翠
2024年11月03日09:22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山東東營,是獨具魅力的黃河入海口城市,也是充滿活力的新興工業城市。深秋時節,記者來到東營,探秘其“向天入地”要資源的“密碼”。

沒有轟鳴的機器聲,沒有成排的廠房,沒有高聳的煙囪……走進位於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熱清潔能源供熱站(以下簡稱能源站),干淨整潔,“車間”裡布滿了紅藍色的管道和灰色的大罐,兩名工作人員在“暖到家”智慧供熱管理平台前工作。

“這是我們的地熱清潔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項目,東凱開發建設公司所屬的徐州路清潔供熱能源站。”能源站技術負責人李吉武介紹說,該項目的建設採用梯級利用工藝系統,地熱水開採至地面后進入多級換熱工藝流程,完成多級換熱流程后進入回灌井,將“熱量”留住,送進千家萬戶。

地熱清潔供熱能源站的換熱器。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地熱清潔供熱能源站的換熱器。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對於地熱的開採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但砂岩地質的回灌一直是一個難題。”李吉武指著一張《地熱開採回灌流程圖》解釋道,東營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優勢,砂岩地質孔隙度小、滲透率差,回灌更加困難。

“回灌過程中,我們採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砂岩地質負壓回灌技術,實現‘同層100%負壓回灌、取熱不耗水’。”李吉武自豪地表示,其中,最為核心的是井下特種復合篩管及配套專用設備的應用,該項技術專為破解砂岩地質而研發,經多年實踐逐步成熟完善,於2022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地熱清潔能源項目總投資25億元,主要建設22座分布式能源站、148眼開採井和回灌井及附屬梯級利用系統,改造123座熱力站及72千米輸配管網,可實現全區1480萬平方米地熱能供暖全覆蓋。

“目前我們已經覆蓋11處住宅小區和2所學校的供熱。” 東凱開發建設公司副總經理劉建軍表示,公司主要負責經開區東部片區和北部片區,由2家熱電廠提供熱源,因其均採用傳統的煤電機組,供熱成本居高不下,而地熱供暖成本每平方米可節省11元。

“暖到家”智慧供熱管理平台。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暖到家”智慧供熱管理平台。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據悉,該系統於2021年正式部署投運,投運當年居民訴求總量下降76.4%,供熱綜合能耗降低19.6%,每平方米熱耗指標降至0.39吉焦。

近年來,山東省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加快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規劃建設核電、風光等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億千瓦,佔比達到46.3%,新型儲能在運裝機居全國首位﹔今年佔比將首次超過煤電,改變能源電力“一煤獨大”的局面。

10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發布關於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統籌可再生能源供給與重點領域綠色能源消費,加快推進增量替代,穩步擴大存量替代,穩妥推動可再生能源有序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大力推動新技術攻關試點,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

東營市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積極探索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建設,除了“入地”開採地熱資源,還充分利用淺海海域、灘涂發展新能源項目,“向天”要資源,助力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800MW“漁光互補”光伏項目。王文鵬攝

800MW“漁光互補”光伏項目。王文鵬攝

東營市墾利區老十五村鹽鹼灘涂地上,一眼望不到邊的藍色光伏板下,碧水如鏡,海參正健康成長。這是華潤財金新能源(東營)有限公司建設的800MW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佔地約2萬畝,是山東省單體容量最大的“漁光互補”光伏項目,去年7月實現全部並網。目前年發電量11.2億千瓦時,有效節約標煤33.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7.4萬噸。

“光伏板能夠像向日葵一樣,跟著太陽正負45度調整角度,實現兩面發電,發電效率比通用組件提升約8%,年發電小時數全省領先。”華潤電力山東新能源公司東營檢修基地副主任汪波介紹說,這些光伏板還能夠像遮陽傘一樣,為板下養殖坑塘裡喜陰的海參提供納涼的場所,實現發電與養殖的雙贏。

目前,東營正在實施國華海上光伏1000MW、華潤財金墾東600MW、華潤海上漂浮50MW、通威漁光一體250MW等4個新能源項目,總投資156億元。預計2025年全部建成后,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500MW,年發電量55億千瓦時以上。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