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進一步確認!沂源·東安古城遺址具有3000多年城建史

2024年10月23日10:18 | 來源:大眾新聞
小字號

10月20日至22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山東社會科學院、山東大學的專家教授,對位於沂蒙山腹地的東安古城及周邊遺跡進行了現場考察,聽取了相關單位的匯報,經充分討論,專家組形成一致意見,確認位於沂源縣東裡鎮的東安古城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3000多年城建史的重要遺址。

專家甄別判識東安古城出土文物。攝影 周學澤

東安古城遺址發現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為配合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採集和出土了一部分器物,之后結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淄博市文物局、沂源縣文化局對古城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任相宏多次參與考察,先后發現龍山文化時期玉器、龍山陶片、商代銅鐃、弓形器,西周和東周陶器、春秋戰國陶器、玉器及漢代畫像石、鐵三足盆、瓦當等文物,瓦當多有文字,還發現了殿宇、城牆殘跡,文化層厚約1.5米-3米,是一處文化內涵比較豐富的遺址。東安古城遺址於2006年12月7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過去由於條件所限,整個古城所在地為果樹所佔用,沒有對其進一步確認,故而對遺址的認識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本次組織東安古城及周邊遺跡專家專題論証,就是對東安古城遺址出土文物進一步確認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岳洪彬、徐龍國、徐良高,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徐義華、任會斌,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宋暖、山東大學歷史文學院考古系教授任相宏等專家教授,經對出土器物年代和出土位置等甄別識斷,形成四項專家意見。

一是東安古城從史前大汶口文化時期到隋代一直是一處重要的區域文化中心遺址,延續時間長,出土遺物規格較高。東安古城的西南唐庄村和東南的院峪發現的大汶口時期的玉器,規格較高,說明5000多年前,這裡就有古人類聚落和活動。

二是東安古城為研究殷商經略東方和商周更替等重大歷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証據。東安古城出土了一批青銅器,包括帶有獸面紋的銅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岳洪彬認為,這些青銅器和殷墟中的青銅器非常相似,讓人聯想到武王伐紂時期商朝軍隊的去向問題。周武王贏得了牧野之戰滅掉商朝,當時商朝軍隊主力正在攻打東夷,這些商朝軍隊的去向一直是一個謎團,而東安古城的青銅器似乎揭示此處是殷商在東部的重要據點。而且,岳洪彬在東安古城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商末周初的觚的底座,這說明東安古城的建城史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的商代。

東安古城遺址全貌

三是初步確定東安古城是春秋時期紀國的浮來邑,戰國時期齊國的蓋邑,秦漢時期蓋城和蓋縣治所,魏晉至隋代東安郡治所在地。在東安古城的出土文物中,有一枚鑄有“蓋侯馬久”的烙印,字印為鐵質,印紐形制為上下兩層,均為覆斗形,明顯與一般漢印印紐不同,也非三指掐印使用。有解讀認為,烙印中的“馬久”可讀作“馬灸”。“久”作動詞為灸烙之意,作名詞既可作為秦漢烙印的專名,也可表示烙印的痕跡,並延伸出標記之意。除烙馬和其他牲畜外,漢代烙印還有烙漆木器、符牌、皮革和烙人等用途。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龍國在本次論証會上看到“蓋侯馬久”的烙印后表示:“東安古城出土蓋侯的印,雖然是漢代的,但基本確認這個地方就是齊國的蓋邑,秦漢時期蓋城和蓋縣治所。”

四是結合西魚台姑子坪遺址、紀王崮春秋大墓,東安古城為探索紀國晚期的歷史變遷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資料。東安古城本身處在沂河沿岸,沂河是東安古城南面的天然護城河,有意思的是,沿著沂河兩岸,上游螳螂河邊有西魚台姑子坪遺址,出土銅器、陶器、石器、骨器等150余件(組),這些遺存分屬龍山、岳石和周代等不同考古學文化范疇﹔東安古城東南方向是紀王崮,其東北距沂河約6公裡,東南距跋山水庫約15公裡,在這裡發現了春秋時期國君級大墓。專家們認為,東安古城是春秋時期紀國的浮來邑,周邊遺址也有紀國遺存,這為探索紀國晚期的歷史變遷,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

一組東安古城獸面紋銅鐃。攝影 周學澤

商代古城本就不多見,商代古城被發現於沂蒙山腹地,更是罕見,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很多人印象中,古代沂蒙山區是荒山野嶺,不可能有古城。讓任相宏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是,1999年9月淄博桓台博物館對外開放不久,清華大學資深教授、著名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李學勤到博物館參觀,當時桓台博物館從沂源借了東安古城1984年出土的一組三個獸面紋銅鐃進行展覽,李學勤看到獸面紋銅鐃后十分吃驚,問這東西是哪裡來的?任相宏回答說來自沂源東裡鎮東安古城。李學勤自言自語說:這地方怎麼會有古城?怎麼會有這麼貴重的物品?他留下一句話:這地方要重點關注。作為一代考古大家,李學勤先生已於2019年去世,本次論証會,確認位於沂源縣東裡鎮的東安古城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3000多年城建史的重要遺址,是對當年李學勤先生囑咐的告慰。

東安古城3000多年建城史的確認,對研究古代城市布局和變遷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論証會期間,專家們攀登東安古城對面的唐山,從山頂俯瞰東安古城的布局。專家們觀察認為,從地理方位上說,東安古城位於沂河沿岸,是古代進出沂蒙山腹地的咽喉要地,政治、軍事地位重要,這個地方出現一座古城有其合理性。東安古城南面是沂河、東面紅水河,北面是黃崖子河和窗戶頂山、西面是鳳凰山和文山,地理位置極佳,地處要道而利於防御,符合古代軍事布局原則,對研究商代城市布局以及商周更替事件等,提供了鮮活的實証材料。(周學澤)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