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理論實踐

人民日報關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附中建好思政大課堂:伴著黃河濤聲 厚植環保理念

2024年10月21日11: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綠水青山間,上一堂思政課

  重慶忠縣涂井鄉友誼村江畔生態濕地。
  余 鴻攝

  浙江科技大學學生在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開展生態思政課堂系列活動。
  殷興華攝

  劉文登在向學生講述黃河大保護相關知識。
  繆宏偉攝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的學生在長江邊上思政課。
  冉孟軍攝

  黃河龍居段景觀(局部)。
  繆宏偉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注重運用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

  多地學校立足辦學實際,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思政課。在浙江,學生們來到安吉余村,感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山東,伴著濤聲陣陣,黃河大保護的理念進一步深入學生內心﹔在重慶,一堂長江邊的思政課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長江大保護的意義……記者走進幾所學校,觀察各地積極探索生態保護主題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

  ——編  者  

  

  浙江科技大學開設生態主題思政課

  置身安吉余村  體會山鄉蝶變

  本報記者  劉軍國

  “生活在這裡,就跟生活在畫裡一樣。”前不久,浙江科技大學大一新生們來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村,在綠水青山之間,上了一堂生態思政課。

  鐫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石碑、文化禮堂、礦山遺址公園……學生們親身體會“兩山”理念為村庄帶來的巨變。

  “曾經的余村,因礦而富,也因礦而痛。”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說,上世紀90年代,余村人靠著礦山和水泥廠,很早就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但那時環境被嚴重破壞,村民生活受到影響。”汪玉成說,“2003年,浙江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就像有了指路燈,余村堅定地選擇保護生態環境,才有了現在的余村。”

  聽完講述,學生池研很感慨:“隻有到余村來走走看看,才能真實地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所蘊藏的能量。”

  村裡有一個青年專屬的創業空間“青來集”。年輕的創業團隊、豐富的新興業態、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辦公空間……在這個青年人才社區,大家看到了余村的另一面。

  “沒想到能在鄉村看到這樣的場景!”“余村為什麼能吸引這些創業者?”……同學們與青年創業者面對面交流。

  “余村的生態理念在不斷革新,不僅關注自然生態,還關注如何將其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生態價值。2022年以來,余村啟動‘全球合伙人’計劃,聚焦青年新經濟、跨界新農業、體驗新文旅三大方向,面向全球招募綠水青山‘合伙人’。”丁文文是安吉綠鄉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村項目負責人,同時也是首批帶領團隊入駐的余村“全球合伙人”。

  “希望通過分享,讓同學們意識到,未來的就業創業有很多種方式,美好環境和自然資源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助力。”丁文文說。

  “要讓思政課有溫度、同學們愛聽,除了建好學校思政小課堂,還要用好社會大課堂。安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點滴實踐,為講好生態思政課提供了生動教材。”浙江科技大學安吉校區管委會副主任徐聰說。

  “畢業后我們有機會在這裡工作和生活嗎?”學生吳錦銘提問,青春的面龐滿是期待。

  “當然!余村歡迎每一個有夢想的人。”丁文文回答。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附屬中學建好思政大課堂

  伴著黃河濤聲  厚植環保理念

  本報記者  李  蕊

  秋日的山東東營黃河畔,林帶染金,游人如織。

  下午兩點半,一輛滿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附屬中學六年級學生的大巴車穩穩停靠在東營區龍居鎮轄區黃河大堤上。

  “同學們,這裡是黃河流經東營的第一站龍居鎮。不遠處的黃河彎道即是大河的最后一道彎……”下車前,學校思政課教師郭小雷指著車窗外向學生介紹。

  下車后,穿過一條展示黃河文化的長廊,同學們來到圍欄邊,遠觀流淌的河水。“為什麼要珍惜水資源?如何節約用水?”隨著有關“節水”問題的拋出,這堂“黃河大保護”主題思政課正式開始。

  從植物動物需要水到人類生產生活每天都離不開水,學生們踴躍發言。

  說話間,東營黃河河務局麻灣管理段段長李兆杰來到學生面前,他指著河岸固堤防險的坦石坡以及岸上碼放整齊的備防石,開始講解:“為了保護黃河行洪安全,做好防汛防凌,除工作人員每天徒步巡查外,我們還有視頻監控、無人機等設備進行遠程巡查。一年四季,日夜輪崗。每逢凌期、汛期則全員在崗,嚴密監控。”

  “來時路上,大巴車穿過林場將我們載到黃河岸邊。接下來,請參與林場建設的龍居鎮干部為大家上課。”聽完李兆杰的講述,郭小雷又請出了下一位“老師”。

  “國家統一調度黃河水量后,黃河再沒斷流。為響應國家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東營區在龍居鎮建起4萬畝生態林場。”龍居鎮干部高佐平指著不遠處的林帶說,“去年以來已建設7400多畝沿黃生態長廊,是保護黃河的生態屏障。”

  “不管是誰,亂砍濫伐、岸邊釣魚、使用明火、取土取沙都不行。”東營公安分局“生態警長”民警劉文登一開口就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

  兩名沿黃生態巡查員將電動車停在不遠處,來到學生身邊說:“我們是鎮上的沿黃生態巡查員,任務是在黃河岸邊巡查,一旦發現情況立即報告。”他們告訴大家,隨著黃河生態保護帶動旅游業發展,周邊居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見到黃河,通過這節課,我才知道為了保護黃河有那麼多人付出了艱辛努力。”

  “黃河生態保護太重要了。將來,我也要參與到保護黃河的工作中去。”

  …………

  返程路上,同學們分享各自的感想。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附屬中學校長趙大柱說,學校將本地革命紀念館、方志館、黃河文化館等特色場館和地點作為思政課的實地課堂,讓思政課走出校園,引導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增進認知。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不知是誰起了個頭,詩詞的吟誦聲又在車廂中響起。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開設“長江大保護”主題思政課

  行走長江之濱  感受生態變化

  本報記者  劉新吾

  秋意漸濃,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的20名學生來到重慶市萬州區長江之濱,上一堂“長江大保護”主題思政課。

  第一站是白鷺灣濕地公園,這裡杉樹成林,郁郁蔥蔥。

  “同學們來過這裡嗎?”“來過,以前光禿禿的,沒想到變化這麼大。”

  “是的,這裡是消落帶,長江漲水的時候,江灘淹在水下,水位下降,江灘就露出來了,很難治理。”思政課教師陳紅開始講解,“這幾年,萬州對消落帶實施綜合整治,建成南北兩岸整治和防洪護岸工程40多公裡,並打造萬州城區沿江生態廊道,既守護著庫岸安全,也守護著長江碧水長流。”

  沿著江畔,伴著江風,大家走過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來到櫻花渡公園。

  “好多魚!”一名學生的驚嘆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以前在長江邊,大家看不到這麼多魚吧?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成群的魚兒穿梭。為什麼魚又多起來了?因為國家開展長江‘十年禁漁’,在長江退捕禁捕。”陳紅說,“今天我們還邀請了一名嘉賓,給大家講講保護長江的故事。”

  萬州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隊員姜漢的講述,讓現場學生聽得入迷:

  在抓好退捕方面,16名退捕漁民成立護漁隊,每天在長江萬州段巡查巡護﹔

  在做好魚類保護方面,積極開展長江珍稀野生動物保護和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近10年來,萬州向長江流域投放胭脂魚約1億尾,長江流域生態不斷恢復,珍稀魚類再次出現。

  同學們熱烈地討論起來。從小生活在長江邊的學生楊林說:“長江越來越美,我們每個人都要行動起來,共同讓母親河煥發光彩。”

  “同學們,我們今天沿著江邊走,就是讓大家實地感受長江大保護的意義和成就。”陳紅總結,隻有保護母親河的生機活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長江沿岸才能發展得更好。

  今年4月,長江流域16所高職院校攜手合作,共同開展長江流域高職院校“長江大保護”大思政課建設,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積極參與,以自然作“課本”,以長江之畔為“講台”,讓學生們通過一堂現場思政課,加深對生態文明理念的認識。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1日 10 版)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