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愛崗敬業勤作為 恪盡職守甘奉獻

2024年10月18日09:39 |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小字號

孫樹民:鄉村獸醫服務基層40年

  “能為老百姓服務,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和贊揚,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樂。”40年來,臨清市尚店鎮獸醫孫樹民走村串戶,鑽牛棚進豬舍,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詮釋了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從1991年開始,孫樹民致力於利用人工授精技術進行黃牛、奶牛品種改良工作,每年改良黃牛、奶牛1000余頭,並無償培養了多名人工授精技術人員,為臨清畜禽改良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孫樹民的引領帶動下,尚店鎮逐步形成了以“牛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畜牧大鎮。他積極推動農業內部融合,以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在良種繁育、科學養殖、飼料加工、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銷售、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實現一體化發展,深化對畜產品綜合開發利用,變廢為寶,也讓農民享受到增值收益。他長年累月和農民養殖戶在一起,努力推動當地“三農”產業發展,陸續獲評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勞動模范等稱號。

  劉志鑫:鹽鹼地上的“老黃牛”

  已經扎根鹽鹼地十余年的黃三角農高區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專業技術五級職員劉志鑫,深知鹽鹼地的治理難度,但他更知道,開展好鹽鹼地綜合利用的重要戰略意義。

  立足鹽鹼地農業高質量發展,邊鑽研、邊實踐、邊總結,這是劉志鑫一直在做的事。他帶領團隊與中科院植物所、遺傳所等高校院所專家加強交流研究,並在鹽鹼地現代農業技術研究和模式創新等方面實現突破。劉志鑫一直是同事們公認的“老黃牛”。“在辦公室待不住,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跑,有時出差回來歇一個晚上第二天又啟程趕路,就是為了多引些好資源、好項目到農高區。”熟悉他的同事這樣評價他。近年來,劉志鑫牽頭與有關高校院所合作,共同組織實施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河三角洲耐鹽鹼作物提質增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以及6個中科院STS項目和1個中科院A類戰略先導項目,在農高區率先構建起了草牧業生態高效循環全產業鏈條,為孵化培育鹽鹼地農業特色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楊守偉:300多個孤棄兒童的“媽媽”

  要照顧好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不僅需要決心和勇氣,更需要母愛的慈憐和耐心,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楊守偉毅然承擔起“媽媽”的責任和義務。

  她最早照護過的早產兒陽陽,隻有2斤多重,還患有心臟病。24小時用熱水袋為他保暖、每兩小時給他喂一次奶,楊守偉用愛心守護,換來了陽陽健康成長的生命奇跡。魚鱗病患兒方曉玉剛進入兒童福利院時,全身的皮膚如同燒焦了一樣呈魚鱗狀翻裂著,身上的許多傷口都已化膿。楊守偉堅持每天按時給孩子洗澡、涂藥,盡可能多地給她擁抱和鼓勵,先后聯系濟南、北京多家醫院,輾轉多地進行治療,在她的全力呵護和陪伴下,方曉玉的病情也有了明顯改善。

  20年來,楊守偉啃下一塊塊“硬骨頭”,攻克一個個難題,為腦癱患兒設計制作了“腦癱衣”,設計了專用奶瓶,在實踐中總結出的早產兒護理事項,挽救了許多孤棄兒童的生命。已有300多個孩子在她的懷抱中成長。“我是這些孩子的媽媽,孩子們需要我,我們就是一家人。”楊守偉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杜國磊:做學生黑暗裡的“燈”

  泰安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師杜國磊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患有先天性青光眼,自幼視力微弱,從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畢業后,他成為一名特教老師。如今,42歲的杜國磊已在三尺講台上耕耘16年,是我省首個盲人班主任。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學習按摩知識,杜國磊在授課時常常充當學生的“教具”,通過直接感知,了解學生是否找對了穴位、手法是否正確,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有時候學生操作不熟練,會導致杜國磊受傷。但他仍然會忍著傷痛繼續擔任下一位學生的“模特”。根據視障學生的認知特點,他盡可能採用模型教學,親手制作出了“肌腱腱鞘”“梨狀肌”“椎間盤”等模型,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學生們反饋說:“老師,有了模型,我們能更直觀地了解這些結構,不覺得那麼抽象了。”

  “教育是與人打交道的職業,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未來。”杜國磊說。他常常告訴學生,“隻要我們在逆境中學會微笑,就可以擁抱快樂。”(張依盟)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