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濟南天橋區利用黨群服務中心辦夜校:緊貼群眾需求 錯時延時服務
山東濟南市天橋區利用黨群服務中心辦夜校
緊貼群眾需求 錯時延時服務
本報記者 王 者
“放射式花束要確保插花底部匯聚到一個點上……”晚上8點,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工人新村南村街道泉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片燈火通明,走進夜校教室,20多名居民圍攏一處,在授課老師講解下,學習插花的修剪搭配技巧。
今年5月,泉星社區舉辦的“泉齡夜校”正式開課,設置插花、吉他、繪畫等15門課,一經推出,300個學位不到半天就全部報滿。“離家近、課程多、價格實惠,社區裡就能學技能,我就報名試了試。”社區居民顏紅告訴記者。
“200元可以報名上15節課程,還贈送茶藝體驗。”自打報名后,顏紅下班后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周一學插花,周三學彈吉他,太充實了。授課老師很專業,課堂氛圍很輕鬆,我還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呢。”
天橋區“泉齡夜校”授課現場。天橋區委組織部供圖
“泉齡夜校”火熱開課的背后,是泉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用空間換服務”的創新舉措。
白天,泉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是為民服務的辦公場所,夜晚,黨群服務中心延伸服務,將活動場所、空閑會議室等作為授課教室,並配備教學設施,打造成夜校空間。
泉星社區引入12家社會組織、培訓學校等專業機構,發動轄區20名文藝愛好者、非遺傳承人等人才資源,用免費空間資源為居民提供普惠的公益課程。
今年以來,天橋區緊貼群眾需求,在110余個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面推行錯時延時服務,創新“社區夜校”“社區直播間”等載體,為群眾提供更豐富的服務。
朝陽街社區工作人員通過“文韻制錦 多彩朝陽”直播間宣講政策。天橋區委組織部供圖
“歡迎來到‘文韻制錦 多彩朝陽’直播間!”每周三晚8點,朝陽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黨委書記張娜都會准時坐在鏡頭前,邀請共建單位、居民代表等,一起講政策、聊家常。“小學入學政策”“如何辦理獨生子女証”……面對居民的提問,張娜一一耐心解答。
“可否代為辦理殘疾証換証?”直播中,一名網友的留言引起張娜關注。經互動了解,原來是社區居民王先生,因行動不便,個人証件一直沒有更換。下播后,張娜帶領社區干部第一時間上門代辦,新証件一周內便送到王先生手中。
截至目前,朝陽街社區共開展直播23場,匯集群眾意見60多條,現已解決90%。線上解憂、線下服務的方式收獲24萬點贊,激發了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的新活力。
“今后我們將不斷優化黨群服務中心空間布局,拓展服務場景,持續延伸為民服務,讓黨群服務真正從黨群服務中心走進群眾心中。”天橋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盛利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6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