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技術員的辦法好使”

“今年收成好,每畝地省了50多元的肥料錢,還增加了300多元的收入,這一減一增,多賺了350多元!”
“是啊,還是技術員的辦法好使,咱們這老經驗也需要新技術,種地得講科學啊!”
眼下,山東淄博煙區進入黃煙收購季,煙農們聚在一起合計今年的效益,這一算賬,他們樂得合不攏嘴,也深深信服了種煙要靠技術。
“淄博煙區平均海拔400多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生態條件非常適宜煙葉種植,但是土壤營養不夠均衡,需要科學施肥進行彌補。”煙草公司的工作人員戴華偉介紹說,“揚長避短,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煙葉品質優勢,需要種植技術的支持。”
圖為技術人員在煙田了解黃煙長勢。
為了找出適合淄博煙區的施肥技術,煙草公司的技術人員走遍全市煙田進行取土化驗,根據化驗結果,結合氣候條件等因素,明確了“適氮、增鉀、提油、補微”的施肥策略。
“技術再好,關鍵是要用。但是有的老煙農有自己的種植經驗,對新的施肥方法並不太接受。”戴華偉說。因此,要想轉變煙農老思想,進行技術培訓成為工作重點。為了探索適合煙農的培訓方式,他們嘗試將施肥關鍵技術要求制作成漫畫,將操作規范送到田間地頭,使煙農逐漸明白精准施肥的重要性。
黃煙種植需要多種技術,施肥只是其中一項。為了能讓煙農們科學種煙、輕鬆種煙,技術人員們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貫穿黃煙生產各環節,不斷讓技術服務於煙農。
煙區有的煙田是沙土地,土質鬆軟,用傳統的井窖移栽方法容易出現坍陷問題,影響造窖成型,進而影響煙苗移栽。針對這一問題,技術人員成立了QC小組,大家一起討論研究。通過對井窖式移栽器的材料、形狀、出水口等進行改進,他們研制出適合沙地煙田使用的農具,解決了沙地煙田移栽難題。
“這個改進后的移栽器好用多了,一壓、一轉、一提,一個窖就做好了,作業效率比以前高了不少,大家伙都喜歡用。”煙農董其忠對改進后的設備贊不絕口。
靠技術種煙,不斷更新種植技術,幫助煙農解決新問題,讓煙農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收益,是煙草公司技術人員們始終不變的目標和追求。近年來,他們開展多項課題研究,發表論文6篇,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項,研制和推廣了煙葉打捆機、煙田除草工具等小型實用工具。
圖為技術人員在研究改進“煙夾”。
有了技術保障,黃煙品質有效提升,煙農們勞動強度不斷降低,煙農也因此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去年,淄博黃煙上等煙佔比75.4%,煙農畝均收入6990元,同比增長33%。今年,隨著更多的新技術在田間地頭落地實施,煙農們對更好的收成充滿信心。(劉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