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看國慶假日裡的山東煙火氣齊魯新風尚

2024年10月04日09:22 |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小字號

■編者按

  七十五載長歌奮進,賡續前行再奏華章。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看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氣象新作為新風貌,圍繞國慶假期文旅消費新熱點、移風易俗新氣象,用文字、圖片、視頻展現齊魯大地熱氣騰騰的煙火氣息、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

  濟南:蟠龍梆子唱出新舞台

蟠龍梆子《牆頭記》演出現場。

蟠龍梆子《牆頭記》演出現場。

  “明天演兩場,白天在養老中心,晚上到柳橋峪……”10月3日,濟南市鋼城區蟠龍梆子劇團團長韓克給主力演職人員下通知。

  “好嘞!准時到。”丑角李嶸偉正在牛圈裡喂牛,地裡的4畝花生玉米已經收完,閑時還到附近工廠打零工,但隻要戲服一上身,登台就是活脫脫的大反派。

  正在濟南一家飯店打工的李鳳芹在電話裡答應晚上趕回鋼城,不會耽擱第二天早上的彩排。韓克的這個劇團,演職人員都是清一色的農民,養牛戶、拖拉機手、獸醫……因為共同愛好——蟠龍梆子聚到一起,隻要劇團有演出,他們撂下手裡的活計就來了。

  20公裡外,全國文明村柳橋峪村的黨支部書記李永奇已經收拾好了村裡的百姓大舞台,通知村民4日晚上看《牆頭記》《王小趕腳》等經典老戲。

  蟠龍梆子有300多年歷史,是源於魯中地區的一個小眾民間戲曲。在韓克的帶領下,劇團把老戲曲拍成影視作品,在農村數字院線的放映量接近100萬場,有的作品走出國門,獲得國際大獎。地方小戲種走出了一條戲曲數字化、作品平民化、傳播國際化的文化“兩創”之路。(趙國陸 韓霄鵬)

  濰坊:創意紙鳶飛上天

市民游客在濰坊世界風箏公園放飛風箏。

市民游客在濰坊世界風箏公園放飛風箏。

  10月1日,在濰坊的世界風箏公園,一隻中國巨龍風箏在風中搖曳。“這隻中國龍風箏共有75節,寓意新中國成立75周年,兩邊是喜慶的紅色旗幟,祝願咱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老百姓幸福安康。”濰坊風箏藝人王永訓說。

  當日,2024濰坊風箏嘉年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風箏放飛活動舉行,形態各異的風箏陸續升空,帶著人們對祖國的祝福越飛越高。

  現場還設置了濰坊各縣市區獨具特色的非遺文化展示體驗區,吸引眾多游客駐足。游客李一曼購買了多款非遺文創產品:“今天不僅欣賞了精彩的風箏放飛表演,還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了濰坊的非遺傳統技藝。”

  而在濰坊風箏博物館,人頭攢動。一樓是風箏的歷史和文化展示,二樓則採用虛擬現實和元宇宙數字技術,將濰坊的風箏文化、非遺文化與數字化的創新展示方式、交互方式結合,實現線上線下場景聯動。互動體驗環節讓青島游客高斐印象最深刻:“通過智能創作平台,游客能夠自己設計繪制出有個性的風箏圖案,帶來更具參與性、互動性和趣味性的觀展體驗。”(王佳聲 都鎮強 王曉光 馬宇琪 趙春暉)

  濟寧:傳統文化“潮”起來

曲阜孔府皮影表演現場。

曲阜孔府皮影表演現場。

  三尺幕布,一尺皮影,巧手翻弄間,皮影人物活靈活現,劇情曲折動人……10月2日上午10點,曲阜孔府福壽堂,在歡快的鑼鼓聲中,皮影師傅顏蘇平在表演孔府皮影。來自河南的游客張華先生一邊拍照,一邊喝彩:“孔府皮影技藝與儒家文化碰撞出火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為豐富游客的文化體驗,曲阜市把孔府典故、傳說、景觀等融入皮影戲表演中,推出孔府皮影項目,成為孔府的“文化招牌”。

  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商品經營部孔府運營主任翟英瑞介紹,孔府皮影戲平時每天排演6場,今年“十一”期間游客較多,便每天增加兩到三場。

  濟寧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文化表達方式,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潮”起來。這個假期,市民游客可以在“三孔”景區體驗“十一假期,遇見別young三孔”系列主題活動,在孔子博物館感受千年禮樂的儒風雅韻,在尼山聖境觀看無人機秀、煙火秀,在濟寧城區古運河乘坐畫舫沉浸式感受運河風韻。(呂光社 徐斐)

  日照:文化館裡體驗慢生活

青少年在日照市文化館體驗剪紙。

青少年在日照市文化館體驗剪紙。

  “學習制作黑陶的過程,就像跨越時空觸摸了一段距今4000多年的歷史。”10月2日上午,日照市民張女士帶著孩子在市文化館體驗了黑陶制作。

  感受了黑陶文化的古朴厚重后,不少市民選擇打卡農民畫體驗活動。在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厲明雪現場教學下,一張張造型夸張、構圖飽滿、色彩鮮艷的農民畫在參與體驗活動的市民手中誕生。“文化場館裡別具一格的文化活動,讓我能趁著假期享受慢下來的生活。”一位市民說。

  據日照市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日照市文化館“山東手造·優選日照”展示體驗中心,集中展出葫蘆烙畫、非遺傳拓、皮影等近千件手造項目。

  這個國慶假期,日照市各文化場館不“打烊”,精心籌備了幾十項重點文化活動。市博物館舉辦“對話孔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活動,還推出黏土巧制青銅器等6場研學活動﹔市美術館推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詩畫日照》文創工程成果展”﹔市科技館推出《科技館裡的科學課》﹔市圖書館推出古籍在我身邊·國慶節線裝書縫制、活字拼詩活動。(丁兆霞 宋慶艷)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