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跨越2000公裡的“拜師”心願

2024年10月03日09:09 | 來源:大眾日報
小字號

“爸爸媽媽!快點快點,再晚一會可能就要趕不上敬師禮了!”10月2日上午,剛從尼山聖境景區的通勤巴士上跳下來,來自廣西南寧的小游客張與楊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朝至聖廣場飛奔。

  “雖然景區活動很多,可因為之前觀看了孔子文化節上的千人敬師禮,女兒把這場儀式看得非常重要。早上不到5點就爬起來穿上了漢服,還對照著視頻裡的揖禮規范動作練了半個多小時。”對於8歲女兒堅持要飛越近2000公裡來曲阜“拜師”的小願望,父親張雷欣然滿足。在他看來,孩子能主動提出追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腳步並不容易,這顆文化自信的“種子”,必須要好好澆灌。

  10:50,“禮敬先師”活動按時舉行。在司禮官的引導下,張與楊和廣場上的游客們一道自覺站定、整理衣冠,左手在上、手心向內地雙手合抱,俯身推手時雙手緩緩高舉齊額,行約60度禮后緩緩起身。雖然尚且說不清何謂儒家文化,可小姑娘卻在充滿儒風雅韻的禮樂聲中,拉近了與先師孔子的距離。

  要問今年孔子文化節最受熱捧的項目是什麼?很多觀看了活動直播的網民會說起尼山敬師禮活動。不僅是因為活動營造出的濃濃的儀式感,更是因為,充滿創意巧思且科學鏈接了現實生活的設計,讓觀眾不自覺地沉浸其中、想起了自己和老師間的故事,強烈的“共情感”激發出傳統儀式的時代價值。

  “如果照著老儀式、老標准做活動,游客們可能很難想到孔子尊師重教的思想本就來自於師生間的質朴情感,並不復雜深奧。所以,我們的‘禮敬先師’活動,延續了孔子文化節敬師禮的設計思路,側重於引發潛藏於游客心底的師生情。”尼山聖境策劃專員季峻楠表示,國慶活動策劃不僅把孔子與弟子的故事編成了小情景劇在景區內動態展示,更創新開放了“孔子郵局”,引導游客給自己的老師寫上幾句真心話、通過明信片傳達心意。

  今年國慶假期,曲阜文旅市場普遍呈現出融合新意,孔子文化節的熱度也因此得以延續。“我經常帶孩子到文化景區旅游。可這類景區大多隻能讓我們雇個導游聽講解,這就和‘紙上得來終覺淺’一個道理,對孩子而言,消化起來很困難。”談到跟著孔子文化節到曲阜國慶游的感受,來自上海的游客宋偉顯說道。他舉例說,出自《孟子·離婁上》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本身不易解釋,可與“射藝”情景體驗項目結合后,“射不中靶子應先從自身找問題”的導學講解便一下把道理說通了。

  孔廟大成殿前,孔子文化節期間剛剛完成升級的八佾舞每日准時上演,游客們用流傳千年的儀式為親友和祖國祈福納祥﹔孔府福壽堂內,以孔府內院屏門上“戒貪圖”為原型創作的《貪壁傳說》搖身化為孩子們喜愛的皮影戲,儒家廉潔思想借著老演繹形式一下“落了地”……文化“兩創”,正賦予文化旅游多種多樣的新式呈現,使“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變得更具親和力、更加年輕態。(孟一 張艷)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