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平凡鑄就偉大!山東4人分別獲得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

2024年09月29日09:42 | 來源:東岳客
小字號

經中共中央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將於9月29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分別授予“共和國勛章”“友誼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2024年9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隆重表彰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

根據主席令,授予王永志、王振義、李振聲、黃宗德“共和國勛章”。

授予迪爾瑪·羅塞芙(女,巴西)“友誼勛章”。

授予王小謨、趙忠賢“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授予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塔吉克族)“人民衛士”國家榮譽稱號﹔授予田華(女)“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授予許振超“人民工匠”國家榮譽稱號﹔授予張晉藩、黃大年“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授予路生梅(女)“人民醫護工作者”國家榮譽稱號﹔授予張卓元“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授予張燮林“體育工作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

這是自2019年以來我國第三次授予功勛模范人物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

黨的十八大以后,建黨、建軍“逢五、逢十”周年也有類似活動。在建黨100周年之際頒發“七一勛章”,在建軍90周年、95周年頒發“八一勛章”,分別象征黨和人民軍隊的最高榮譽。2018年之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杰出貢獻的外國人,也被陸續授予“友誼勛章”。再加上記載國家勛章獲得者名錄及其事跡、貢獻的功勛簿。“五章一簿”組成我國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的主干。

【了解“共和國勛章”“友誼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獎章】

“共和國勛章”以紅色、金色為主色調,章體採用國徽、五角星、黃河、長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鏈採用中國結、如意、蘭花等元素,整體使用冷壓成型、花絲鑲嵌、琺琅等工藝制作,象征勛章獲得者為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禮贊國家最高榮譽,祝福祖國繁榮昌盛,寓意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友誼勛章”以金色、藍色為主色調,章體採用和平鴿、地球、握手、荷花等元素,章鏈採用中國結、萬年青、牡丹、玉璧、蘭草等元素,整體使用花絲鑲嵌、掐絲琺琅等傳統工藝手工制作,象征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友好團結、友誼長存,祝願世界各國共同繁榮發展。

國家榮譽稱號獎章以紅色、金色為主色調,章體採用五星、天安門、牡丹、旗幟、光芒等元素,章鏈採用中國結、花卉等元素,整體使用冷壓成型、花絲鑲嵌、琺琅等工藝制作,象征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在各領域各行業作出的重大貢獻,彰顯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致敬!山東4人分別獲得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

其中,山東籍的李振聲、黃宗德被授予“共和國勛章”,許振超、張晉藩被授予國家榮譽稱號。

躬耕農業 持之以恆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李振聲

與小麥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院士

李振聲,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李振聲於1931年出生於淄博市周村區南謝村。畢業於山東農學院的李振聲,與小麥打了一輩子交道。

他曾在祖國西北耕耘31載,培育推廣抗病、高產的遠緣雜交小麥﹔他曾組織開展多項重大農業科技攻關,助力我國糧食大幅增產。

在70余年的科學生涯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始終把“回報國家”作為奮斗目標,為“讓中國人吃飽飯、吃好飯”而不懈努力。

20世紀80年代中期,李振聲帶領課題組成功育成小偃系列小麥新品種並迅速推廣,其中僅“小偃6號”就累計推廣1.5億畝,增產80億斤,開創了小麥遠緣雜交品種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的先例。同時,還在世界上首創了一套全新的育種方法——小麥缺體回交法,大大地縮短了雜交育種時間。由於小偃系列抗病性強、產量高、品質好,在黃淮流域冬麥區廣泛種植。一時間,“要吃面,種小偃”的民謠廣為流傳。

年逾九旬,已不能親自去田間地頭,但李振聲依然心系科研。他經常向學生了解遠緣雜交小麥育種最新進展、“濱海草帶”建設情況,並提供指導和建議。

“以興趣始,以毅力終”,李振聲十分推崇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這句名言。這句話正是他數十年如一日育種工作的寫照。

浴血奮戰 屢建奇功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宗德

從榮成鄉村走出的戰斗英雄

黃宗德,中國人民解放軍原52824部隊副師職顧問。1931年8月,黃宗德出生在榮成市尋山街道萬石耩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41年,由於家裡人多糧少,10歲的黃宗德隻讀了一年小學就輟學,在附近村庄給地主富農打工。因為年紀太小,干不了力氣活,黃宗德隻能干打驢草、放牛這樣的小工活,每年的工錢隻有“一雙布鞋、二尺粗布和五升玉米”。

當時的榮成,已被日軍侵佔,日偽軍經常下鄉掃蕩、搶糧。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榮成人民奮起抗擊日寇,年幼的黃宗德也加入了村裡的兒童團。因為年紀小,不易引起敵人注意,黃宗德經常為黨組織到附近村庄傳遞情報。

1948年10月,17歲的黃宗德入伍投身革命,成為膠東軍區東海指揮部一名解放軍戰士,並於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軍旅生涯中,黃宗德先后參加渡江戰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戰爭,在多場戰役戰斗中沖鋒在前、屢立戰功,為保家衛國浴血奮戰,是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斗英雄。他榮獲“二級戰斗英雄”、勝利功勛榮譽章,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鮮授予“一級國旗勛章”。

1986年12月,黃宗德離休。和犧牲的戰友們一樣,這位戰斗英雄從不畏戰怕戰,卻一直期盼著和平,更珍視現在的和平。離休后的黃宗德離職不離黨,退役不褪色,積極發揮余熱,擔任休養所黨委副書記,協助休養所工作。幾十年來,黃宗德走進部隊、學校、工廠、黨政機關、社區街道等,開展報告近百場。他希望人們能銘記歷史,立足當下,心懷未來。

苦練絕活 爭創一流

——“人民工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許振超

九破世界紀錄的金牌工人

裝卸效率是衡量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山東港口青島港不斷提升裝卸效率的路上,“金牌工人”許振超起到重要作用。

多年來,許振超帶領團隊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填補技術空白,9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

許振超是青島港第一批集裝箱橋吊司機。面對各種難題,他苦練本領,練就了“一鉤准”“無聲響操作”等絕活。

2003年4月,在“地中海法米婭”輪的裝卸作業中,許振超帶領團隊以每小時單機效率70.3自然箱和單船效率339自然箱的成績,首次打破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

從一名普通碼頭工人成長為“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的當代產業工人杰出代表,許振超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作為一名普通的港口工人,就要精益求精做好本職工作,成為無愧於時代的勞動者。”許振超說。

深耕法史 立德育人

——“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晉藩

永不自滿的中國法律史學奠基人

張晉藩1930年7月生,煙台龍口人,中國政法大學原副校長,法律史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深耕法史,著書立說,讓中國在世界法制史發展的進程中有了自己的聲音。他嚴謹治學,開風氣之先,為發展中國法制史載欣載奔。他兼容並包,立德育人,推動中國法制史學科桃李滿天下。70多年裡,他把時間、精力和心血都貢獻給了中國法律史學。

治學生涯中,張晉藩不斷開風氣之先,讓中國法律史學走向世界。他主編《中國法制通史》《中華大典·法律典》《中國少數民族法史通覽》,展示了中華法制文明的歷史面貌。

他出版60余部專著、主編20余部中國法制史教材,培養了我國第一屆法制史專業博士生,培育出百余名博士畢業生。

張晉藩堅守“不自滿、不偷懶”的座右銘,專心治學,著作等身。他心系家鄉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2020年11月,張晉藩決定向煙台大學法學院捐資100萬元,設立專門閱覽室,並通過中華書局、法律出版社等,向煙台大學法學院捐贈了數批珍貴法學圖書。該閱覽室2021年底落成,煙台大學法學院將其命名為“張晉藩閱覽室”,以表達對張晉藩先生的敬意和謝意。

2023年5月13日,“張晉藩閱覽室”正式揭牌啟用。在祝賀視頻中,張晉藩深情回憶了先父“一旦行有余力,為家鄉捐資助學”的心願,並表示今后會繼續支持閱覽室建設,使閱覽室能夠在新時代的法學教育、法學研究方面發揮其應有作用。

如今,這位94歲的老人仍然堅持給每年新入校的博士生上課,並親自帶博士生。從1984年招收第一位博士生,至今40年,摩頂放踵培養人才,從未間斷。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