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黃河口大閘蟹成了“富民蟹”

2024年09月22日09:05 |
小字號

9月21日凌晨五點鐘,天還沒亮,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永安鎮的黃河口大閘蟹產業研究院已經是燈火通明、車來人往。捆扎車間裡,二十余位工人人手一箱大閘蟹,大家熟練地用左手拿起一隻螃蟹,攏好螃蟹的爪子,右手將早已准備好的香草迅速纏繞幾圈、打結,再剪掉多余的香草,一隻螃蟹便成了“縮手縮腳”的“掌中寶”。不一會兒,這些這些黃滿膏肥的大閘蟹將被裝箱運往全國各地,隔日便能到達食客的餐桌。

“同比往年,今年咱們的蟹子品質更上了一層樓。”東營市惠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英澤雖然是位“80”后,但已經是養蟹老手。據他介紹,受益於今年的光照、雨水等氣候條件的“加持”,今年黃河口大閘蟹產量預計也會增產10%以上,市場價格也比同期略高幾元到十幾元不等。

位於北緯37°的黃河三角洲,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成為養殖大閘蟹的理想之地,優良的自然條件,豐富的海淡水資源也造就了黃河口大閘蟹“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獨有特點。“養殖大閘蟹並非易事,從苗種選擇到養殖方式,每個環節都很關鍵。”東營市黃河口大閘蟹協會會長王新軍表示,這些年,東營市針對養殖方式粗放、標准化程度較低等問題,制定鹽鹼地黃河口大閘蟹生態養殖技術規程和質量標准,推廣“種草、投螺、稀放、混養”的精細化養殖模式,讓黃河口大閘蟹保証了較高的品質,從而獲得了市場認可,實現了“不愁賣”。截至 2023 年底,東營市培育黃河口大閘蟹龍頭企業(合作社)20 余家,大閘蟹精養面積穩定在 7萬畝,產量達7000噸、產值超10億元。

“因為年齡和家庭原因,我這出不了門賺錢,現在家門口有了大閘蟹合作社,就近上班,不出村就能掙好幾萬。”得益於大閘蟹產業的發展,永安鎮兆豐村村民牛傳花和附近的居民成了受益者。為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東營積極探索實施“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輻射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當地還依托大閘蟹獨特自然資源稟賦與人文歷史底蘊,創新文旅供給,聯合打造“稻香蟹緣”鄉村游片區,提高品牌綜合效益,吸引18個村農民參與旅游、銷售等,帶動300余農戶、3000余人增收致富,漁民年均增收1萬元,蟹農人均綜合年收入達3.6萬元,實現鹽鹼地變身“金飯碗”、毛螃蟹成為“富民蟹”的華麗轉身。(楊珂 李廣寅 )

來源:大眾新聞客戶端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