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記者調查:1+1>2!淄博博山區探索“醫”“養”零距離
山東淄博市博山區探索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整合、服務銜接
這裡的養老院與衛生院毗鄰而建
本報記者 王 者
圖①:博山鎮中心衛生院醫生為博山鎮綜合養老中心入住老人測血壓。劉 超攝
圖②: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護理員為老人梳頭。馮 雪攝
圖③:城東頤養健康園入住老人在做拍手操。高婷婷攝
圖④:博山區一家衛生院康復養老中心護理員幫助老人進行康復訓練。張曉舟攝
引子
一部電梯,連通衛生院內科診區與醫養健康園,樓上看病,樓下養老,近在咫尺。
一條連廊,連接衛生院手術大樓與醫養健康園,院內手術,院內康復,無縫銜接。
這裡,是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源泉中心衛生院,也是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2018年6月,源泉中心衛生院依托自身醫療資源,毗鄰建設了養老機構——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鄉鎮衛生院與養老院優勢互補,為老年人提供“醫療+養老”一體化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落實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2019年10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2部門出台的《關於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整合、服務銜接”“農村地區可探索鄉鎮衛生院與敬老院、村衛生室與農村幸福院統籌規劃,毗鄰建設”。
2017年,博山區在山東省率先探索鄉鎮衛生院和養老院“資源整合、服務融合”模式。2021年11月起,山東完善推廣這一模式,通過一體化建設、簽約合作、派駐醫護人員等形式,推動鄉鎮衛生院和養老院緊密合作,為農村老人提供更便捷的醫養服務。
目前,山東省已有136家鄉鎮衛生院建立“資源整合、服務融合”模式。今年1月,該省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省內博山區等6個縣(市、區)被命名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促進醫養結合”“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怎樣融合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如何加快補齊?近日,記者走進博山區實地探訪。
為民解憂
依托鄉鎮衛生院毗鄰建養老機構,為農村老人提供“醫療+養老”一體化服務
左手翻看病歷本,右手焐熱聽診器,源泉中心衛生院院長亓慶良凝神靜氣,為入住長壽山醫養健康園的81歲老人王愛芝聽診。確認一切正常后,他又取出血壓測量儀,為王愛芝測血壓:收縮壓101毫米汞柱,舒張壓76毫米汞柱,指標正常。收起器械,亓慶良叮囑護理人員將巡診信息錄入老人電子健康檔案。
在源泉中心衛生院,醫護人員為醫養健康園入住老人開展巡診,是每天的例行工作。眼下已能緩步行走的王愛芝,前兩年一度臥床不起。
王愛芝是源泉鎮源西村村民,2022年夏天不慎摔倒,在城區醫院做了股骨頭置換手術。術后,王愛芝無法下地行走,每次進城復查,都要兒子田躍偉推著輪椅忙前忙后。
“從鎮上到城區,一來一回將近60公裡。”田躍偉說,因為缺少經常性的康復訓練,加上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母親的身體機能恢復緩慢。
王愛芝的經歷不是個例。在一些農村地區,群眾進城看病不方便,養老少“醫”靠。
“推行鄉鎮衛生院、養老院‘資源整合、服務融合’模式,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醫養健康處處長吳黎明表示。
走進長壽山醫養健康園老年護理中心,一塊樓層標示牌映入眼帘:一、二層為養護區,三至六層為源泉中心衛生院的內科病區、老年病區。
作為一家鄉鎮衛生院,源泉中心衛生院有職工200余人,設有中醫康復、醫學影像等4個診療中心,年接診約3萬人次,能滿足當地老年人日常就醫需求。但前些年,源泉鎮缺少社會養老機構,鎮上老年人多由家人照護或前往城區養老機構,就醫后的護理需求難以保障,且醫院與養老院之間轉診渠道不順暢,存在老人突發疾病救治不及時的風險。
探索醫療與養護有效銜接,亓慶良萌生了依托衛生院專業優勢,就近辦養老院的想法,可土地和資金從哪來?
經博山區政府審批,劃撥毗鄰源泉中心衛生院的60畝土地,規劃為養老機構建設用地,並列入區重點民生項目。2018年,通過爭取專項資金支持、自籌資金等方式,當地投入1.6億元,建起長壽山醫養健康園,包含特困人員供養服務中心和提供社會養老服務的老年護理中心。經博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審批、區民政局備案,長壽山醫養健康園作為獨立機構運營。
供養服務中心有床位390張,政府購買服務,對全區有意願入住養老機構的“五保”老人實行兜底集中供養。老年護理中心設養老床位100余張、醫療床位200余張,養老床位常年入住率超過80%。
2022年9月,王愛芝就近到源泉中心衛生院復查時得知,這個家門口的衛生院樓下能養老。在長壽山醫養健康園執行院長張群群帶領下,母子倆參觀了標准化房間,屋內的智能養老病床讓他們印象深刻。
“咋還鋪兩層床墊?”王愛芝看到,厚床墊上鋪著一層薄的藍色床墊。
“藍色的是智能監測床墊。”張群群解釋,床墊內嵌入了傳感器,能實時監測臥床老人的心率、呼吸頻率等指標。
躺上床墊,傳感器嘀嘀響了幾聲,王愛芝的各項生理指標隨即呈現在中控室的屏幕上。床墊還能監測老人的臥床狀態、離床次數和時間等,能夠提高護理精准度。
目前,長壽山醫養健康園已配備智能監測床墊50多張,對有需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開展24小時監護。此外,每個房間的牆壁安裝了適老化扶手,床頭設置了一鍵式呼叫器,淋浴間鋪設了防滑瓷磚。
更切合王愛芝實際需求的是,醫養健康園設置了康復室,配有康復器械,由專業康復師指導老人開展康復訓練。“這裡醫中有養、養中有醫,讓老人享受‘醫療+養老’一體化服務。”張群群說。
醫養結合,收費貴不貴?對於王愛芝母子的疑問,張群群繼續介紹,醫養健康園根據老人身體狀況和自理程度,將老人評定為能力完好、輕度失能、中度失能等5個類別,設定9個護理等級,依據不同護理需求分類定價,每月收費1500元至3800元。
咨詢后,王愛芝當即決定入住。經評估,她被確定為特護三級,入住失能養老區房間,每月費用3000元。
在博山區,毗鄰鄉鎮衛生院建立的養老機構,其所提供的醫養結合服務項目,實行自主定價,遵循公開透明的原則,經主管部門審批后集中公示。
“養老服務價格透明,診療服務納入醫保。”淄博市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科科長閆聲國介紹,由養老院轉入衛生院治療的老人,與門診收治的老人醫保涵蓋范圍相同,享受同等報銷待遇。今年初,王愛芝突發疾病,從醫養健康園轉入衛生院治療,住院期間花費5991元,自付989元,醫保報銷比例約為83%。
2019年12月,源泉中心衛生院相關經驗做法入選山東省首批醫養結合典型案例。2023年12月,長壽山醫養健康園獲評山東省養老服務標准化示范點。
創新機制
暢通雙向轉診通道,構建上下聯動機制,養老照護與醫療診治快速轉換
短短6分鐘,王愛芝的突發症狀得到妥當處置。
“叮咚,叮咚……”今年1月2日,王愛芝突然感到胸口發悶,隨即按下了床頭呼叫器。
10時55分,報警聲響起,護理員呂汝花迅速跑進王愛芝房間,查明情況后,立即聯系五樓診療區值班的源泉中心衛生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尹慶軍。
10時58分,尹慶軍進入王愛芝的房間。見她面色通紅、呼吸困難,立刻作出收治決定。
11時01分,尹慶軍、呂汝花用推床推著王愛芝,乘電梯抵達五樓病房,已等候在此的護士為老人輸氧。王愛芝症狀逐漸緩解,尹慶軍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養老院毗鄰衛生院,就診效率大幅提升。根據心電圖和血氧檢測結果,尹慶軍診斷,老人是因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發呼吸困難,建議住院治療。征得老人家屬同意后,尹慶軍為王愛芝填寫入院評估記錄表,確定診療方案。
當天,源泉中心衛生院病房內,共有7名從長壽山醫養健康園轉入的老人住院治療。
如果遇到衛生院處理不了的情況怎麼辦?
2020年11月,博山區夏家庄衛生院旁邊開辦了城東頤養健康園。上個月,健康園入住老人孫兆東突發左側肢體麻木、說話不清。夏家庄衛生院內科醫生欒聰穎判斷,很可能是急性腦梗。由於不具備治療條件,衛生院向上級醫院提出轉診請求。
8分鐘后,博山區人民醫院急救人員趕到現場,欒聰穎和急救人員一道將孫兆東送上救護車。救護車剛開走,欒聰穎便將老人的電子健康檔案通過醫共體共建平台,分享給博山區人民醫院。
很快,救護車抵達博山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醫生早已待命,為孫兆東進行了靜脈溶栓治療。一小時后,老人的生命體征逐步平穩。
近年來,博山區建立了醫共體共建單位綠色轉診通道,作為博山區醫共體共建單位,夏家庄衛生院入住老人可以第一時間送往上級醫院治療。醫共體共建單位實現信息化互聯,上級醫院能實時調取轉入老人的既往病史、治療情況等信息。
暢通雙向轉診通道,構建上下聯動機制,養老照護與醫療診治快速轉換。目前,博山區所有建成“資源整合、服務融合”醫養結合模式的鄉鎮衛生院,均被納入醫共體建設范圍,今年以來向上級醫院轉診近100人次。
拓展服務
心理疏導、安寧療護、中醫藥等特色服務,讓老人享受多樣化康養照護
“大娘,今天心情咋樣?”走進王愛芝房間,陳秀利腳步輕快,語調輕鬆。
“好著哩!吃得下,睡得著。”王愛芝笑道。
看見王愛芝愛說愛笑,陳秀利放心地離開了房間。
“老小孩,老小孩,老了就像孩子,要多順著哄著。”陳秀利是源泉中心衛生院彩超室主任。在醫養健康園辦起來的同一年,她考取了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証,為入住老人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王愛芝年初住院期間,因為擔憂病情、活動減少,情緒低落,在陳秀利不斷撫慰、開導下,心情好轉。
乘電梯,上六樓,進入安寧療護區,陳秀利放緩腳步,與護士劉全霞點頭示意,輕聲問過情況后,轉身離去。
病房裡,陽光透過淡綠色的窗帘洒向地板。陽台上,幾盆綠蘿生機勃勃。
病床上,88歲的終末期患者張蓮汝經過鎮痛治療,神情安詳。病床旁,女兒王琦薇舉著一本相冊,在張蓮汝眼前翻動,不時扭頭與母親交流,共同回憶舊日時光。不再感到疼痛,有女兒陪伴在旁,張蓮汝正在愛與尊嚴中安度生命最后一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希望臨終前享有舒適、安詳的生活,安寧療護的需求逐漸增加。2023年,源泉中心衛生院在老年護理中心六樓設置安寧療護區,開設40余張病床,配備10名醫護人員,為生命垂危的老年患者送去細致的臨終關懷。
這裡允許24小時探視,親屬可以一直守在老人身邊。王琦薇每天下午都來陪伴母親,直到夜晚母親熟睡后方才離開。“生命盡頭得到無微不至的照護,希望母親心中不留遺憾。”王琦薇說。
2023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3部門出台《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支持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寧療護、中醫藥、心理精神支持等醫養結合服務。博山區各鄉鎮衛生院充分挖掘自身醫療優勢,為養老服務賦能。
夏家庄衛生院設有中醫科,建有專業中醫醫護團隊。城東頤養健康園依托衛生院資源優勢,把中醫診療、中醫藥養生保健等特色服務融入醫養結合服務中。
陳唯實老人端坐著,護理員白政芹提著一桶用中藥材熬制的泡腳水走過來,將水緩緩倒入木盆。蹲下身,她為老人挽起褲腳,將老人的腳捧入盆中。“陳奶奶,水溫咋樣?”“剛好,剛好。”老人滿意地說。
每天下午,城東頤養健康園都會熬制中藥湯劑,免費為入住老人泡腳。這裡還設置了中醫理療室,配備藥膏機、中藥顆粒灌裝機等設備,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中醫保健服務。陳唯實最近睡眠不好,泡腳時,衛生院護士高婷婷還為她按壓耳部穴位,治療失眠。
目前,淄博市12家建立“資源整合、服務融合”醫養結合模式的鄉鎮衛生院,全部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8家配備兼職心理咨詢師。
強化支撐
健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滿足醫養結合機構發展需求
窗外,綠草如茵﹔屋內,飯香四溢。
午飯時間,呂汝花用筷子夾起一塊肉,送到王愛芝嘴邊,看著她細嚼慢咽,等確定咽下了才喂下一口。
今年43歲的呂汝花,是最早來長壽山醫養健康園應聘的護理員之一,崗前經歷了系統規范的培訓。
為老人服藥,要用不少於100毫升的溫開水送服,不能用牛奶、豆漿等送服……培訓要過筆試關,呂汝花一有空就溫習培訓資料,記錄護理要點,順利通過了考試。
接下來,是實操訓練。為老人更換尿布,呂汝花心裡有些不自在﹔照護失能老人,晚上每兩小時要起來一次,為老人翻身,她有些不適應﹔初次給老人鼻飼喂食,手抖得厲害,她急得抹起眼淚……
那段時間,在專業護理員帶教下,呂汝花努力過技術關:每天下班后,她都會晚走一個小時,在人體模型上反復練習。讓呂汝花堅持下來的,是帶教護理員的一席話:“咱們將心比心,要把老人當成自己爹媽來照顧。”
功夫不負有心人,呂汝花通過了上崗培訓考核,2022年7月還取得了養老護理員中級職業資格証書。如今已是護理組長的她,每月基本工資加績效工資4000多元。今年4月,她參加博山區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獲得二等獎。
在博山鎮中心衛生院,內科醫生孟雲飛不久前被選派到山東濟寧,參加全省醫養結合機構醫師培訓班學習。3個月的培訓期內,她將系統學習老年醫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2022年7月,博山鎮綜合養老中心開業,由博山鎮中心衛生院部分醫生為老人提供日常巡診等醫療服務。孟雲飛第一個報了名。
光有熱情遠遠不夠,孟雲飛發現,工作發生了不小變化:過去是給人看病治病,找准病因后對症下藥。現在更多的是為老人做健康管理,治已病更治未病。運動處方怎麼開,日常飲食怎麼定,都要因人施策。
兩年多來,孟雲飛接受了多次培訓,“有中醫治療方面的,也有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的,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崗位變化。”
近年來,博山區持續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將養老服務人才納入緊缺人才培養目錄,崗前培訓率達100%。2023年以來,博山區民政局聯合業內專家,對全區養老服務人才開展培訓20余次,培訓460余人。
“我們將因地制宜、分步實施,推廣‘資源整合、服務融合’模式,持續提升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博山區委書記路德芝表示。
(文中老人及家屬均為化名)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20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