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紅色印記

故事裡的沂蒙丨擁軍支前的英雄群體——沂蒙六姐妹

2024年09月05日09:29 | 來源:齊魯壹點
小字號

解放戰爭時期,沂蒙老區的蒙陰縣野店鎮煙庄村涌現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擁軍支前女英雄群體,這便是“沂蒙六姐妹”。“六姐妹”的名字分別是: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讓我們回到烽火硝煙的戰爭歲月,一起探尋“沂蒙六姐妹”的英雄事跡。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即將打響,150多戶人家的煙庄,成年男子都隨部隊上了前線,就連六七十歲的老漢也給解放軍帶路去了。村裡隻剩下了婦女和兒童。解放軍為了創造圍殲整編七十四師的戰機,主要的活動區域就在煙庄一帶。由於部隊駐扎和活動在附近,慰勞部隊,安排食宿,需要有人張羅﹔區上派下來任務,也需要有人操辦。當時村裡留下主持工作的負責人,因腿有毛病,行走不便﹔而且,鄉親們為躲避敵機轟炸,都疏散到山溝溝裡去了,下個通知都要跑遍幾座山,很多工作都無法完成。這種狀況“六姐妹”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經過大家合計,一致推舉張玉梅當村長、伊廷珍當副村長,其他人分別擔任文書、財糧員、公安員等職務。有了“六姐妹”的張羅和組織,解放軍到了煙庄,她們全部都辦理得順順當當、妥妥帖帖。

有一天,區上來了一道緊急通知,要求煙庄村給解放軍騎兵的戰馬准備草料5000斤。“六姐妹”都裹著小腳,伊淑英還懷著身孕,但是她們還是扛上秤、拿上賬本翻山越嶺,一道道山梁、一戶戶人家地進行動員,收齊草料之后再指揮著婦女們將一擔擔谷草、一袋袋豆料按時運送到指定地點。完成這項任務不久,她們又接到了在兩天內將5000斤糧食加工成煎餅運送到前線的任務。當時全村除了軍屬和老弱病殘,能烙煎餅的不過70人,兩天內每人要烙70多斤糧食的煎餅,完成任務的艱巨程度可想而知。為了加快進度,“六姐妹”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任務,還主動包下了十幾戶軍屬的任務。烙煎餅期間,張玉梅一天沒顧上吃飯,暈倒在鏊子邊,醒過來喝了點水、吃上幾口東西又接著烙起煎餅來﹔公方蓮由於勞累過度,烙煎餅時打瞌睡手被燙傷了好幾處,但她仍然忍痛堅持把煎餅烙完。在“六姐妹”的帶動下,鄉親們加班加點、齊心協力完成了任務,把煎餅按時送到前線戰士的手中。

1947年5月15日,天還沒有亮,村裡開進一隊解放軍,擔架隊和傷員也隨之到來。“六姐妹”趕緊帶領婦女們給傷員包扎傷口,給戰士發慰勞品。部隊駐扎期間,區上接連發了3道緊急通知,下達了5天做245雙軍鞋的任務。接到任務后,“六姐妹”又帶領煙庄村的婦女們拿起針線,爭分奪秒地縫起了軍鞋。冀貞蘭在做鞋的時候,發現布不夠了,就將自己正穿的衣服大襟撕下來做了鞋面。

孟良崮戰役打得最激烈的時候,“六姐妹”接到了往前線運送彈藥的任務。她們帶領著村裡的婦女,冒著戰場的炮火,二人一組抬著50公斤重的彈藥箱,翻越20多裡的崎嶇山路將彈藥送到前方的炮兵陣地。她們還不顧個人安危掩護部隊轉移,楊桂英4歲的兒子被炮彈震聾了耳朵。

據統計,整個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期間,“六姐妹”帶領全村共計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料草3萬斤,洗軍衣80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1947年6月10日,魯中軍區機關報《魯中大眾報》以《婦女支前擁軍樣樣好》為題報道了她們的事跡,稱她們為“沂蒙英雄六姐妹”。從此,“沂蒙六姐妹”的名字傳遍了整個沂蒙山區。

新中國成立后,“沂蒙六姐妹”依然堅持愛黨擁軍,除將自己的兒孫送到部隊之外,還捐錢捐物慰勞子弟兵。2007年,“沂蒙六姐妹”被解放軍總政治部、民政部、解放軍報社評為全國“愛國擁軍十大新聞人物”群體。2009年,一部以她們為原型的電影《沂蒙六姐妹》作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在全國公映,再一次感動了全國觀眾。如今,雖然“沂蒙六姐妹”都已離開了人世,但是她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仍為人們所傳頌,而且將一直傳頌下去。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