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理論實踐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思想縱橫)

高建生
2024年08月30日15: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先后設立22個自貿試驗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多次削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搭建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國際經貿合作平台……新時代以來,一系列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讓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也給世界提供了更多共同發展的機遇,生動詮釋了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並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戰略部署,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決心。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這一重要論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把我們黨對開放與中國式現代化關系的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打開國門,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落后,更加深刻認識到對外開放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鄧小平同志指出:“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從1978年10月鄧小平同志在接見外賓時談到我國“實行開放政策”,到對外開放被確立為我國基本國策,再到黨的二十大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堅持打開國門搞現代化建設,並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開放與中國式現代化關系的認識。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意味著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規定性和必然要求,開放與中國式現代化密不可分。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表明,人類的現代化進程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相互重疊、相互交織。一個國家要實現現代化,不可能脫離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關起門來單靠自身來完成。不對外開放,中國式現代化不可能取得今日的輝煌成就,也不可能開創明日的美好前景。隻有開放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

開放與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進。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比如,負面清單制度建設,就是從外資准入管理起步,而后又被創造性地引入國內經濟治理。這項制度創新牽引帶動了相關審批、投資、監管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有利於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環境,大大激發了經營主體活力。新時代的一些重要制度創新,都是由開放倒逼促進的。對外開放越擴大,改革的動力就會越足,改革的效果就會越好。可以說,開放的程度,影響改革的力度,進而影響現代化建設的進度。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隻有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集聚和配置資源要素的能力,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中國式現代化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必然路徑。中老鐵路的開通運行,有效帶動了沿線產業發展,促進沿線共同繁榮﹔借助進博會的東風,巴西的肉類、蜂蜜、咖啡等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受到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的青睞……開放的中國,給世界帶來的是團結共進的動力、共同繁榮的機遇。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脫鉤斷鏈”“小院高牆”甚囂塵上,世界開放指數呈下滑趨勢,我國開放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越是在這種情形下,越要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牢牢把握開放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理性看待開放中必然面臨的一些陣痛,更加積極主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擴大自主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都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的重要舉措。我們要更好發揮以開放促合作促共贏的引領作用,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30日 09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