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印記·其時有我︱常大娘之家:冀魯邊區革命記憶的光輝傳承
2024年08月12日17:48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在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的一隅,有一座承載著深厚歷史記憶的建筑——常大娘之家。常大娘本名劉相會,七七事變后,樂陵掀起了抗日高潮,劉相會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日斗爭中,用她的智慧和勇氣書寫了一段不朽的傳奇。
常大娘之家。人民網 鄭昕橋攝。
走進常大娘之家,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室內陳設簡朴而溫馨,每一件物品都訴說著常大娘一家為抗日事業默默奉獻的故事。察敵情、養傷員、送情報,這些看似平凡卻又極其危險的任務,在常大娘的帶領下成為全家人的日常。
在抗戰期間,常大娘不僅為抗日游擊隊提供后勤保障,親手為戰士們縫制衣物、烹飪飯菜,更在自家地下秘密挖掘了一條長達60米、可容納上百人的地道。這條地道不僅成為冀魯邊三地委和靖遠縣委的重要機關駐地,更成為了邊區抗戰的“大本營”和“指揮部”,為最終取得抗戰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地道內的靖遠縣工作處。人民網 周素錦攝。
“這條地道,是常大娘一家用兩年時間,一鏟一鏟挖出來的,它不僅是一條物理上的通道,更是連接軍民魚水情、傳遞革命希望的橋梁。”記者跟隨冀魯邊區革命教育基地紅色講解員孫兆敏走進地道,地道內布局精巧,設有工作處、會議室及槍支彈藥存放處等多個功能區,每一處都見証了常大娘一家在抗戰中的卓越貢獻。
如今,常大娘之家作為重要的革命歷史遺跡,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在這裡,每一次駐足凝視,都是對先輩英勇無畏精神的致敬﹔每一次深情講解,都是對紅色基因的有力傳承。(周素錦 鄭昕橋)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