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理論實踐

在實踐課堂感受知識之美

周 磊
2024年08月09日09: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這些蜂窩狀的石頭神奇嗎”“我們滴上鹽酸看看有什麼反應”“誰來測一測pH值”……在湖北咸寧通城縣雷吼村一座小山上,通城縣第一小學教師易忠正帶著幾名學生研究“奇怪的石頭”——石灰岩。利用周末和寒暑假開展戶外科學課,易忠已堅持了近40年。

走出教室,置身自然,聞鳥語花香、識奇峰怪石、做科學實驗,這樣的實踐課堂無疑更具趣味性、吸引力。起初只是認識植物、種植植物,后來了解昆虫、觀察鳥類,如今研究地質現象、建筑原理,從“自然課”升級到“科學課”,易忠持續改進戶外授課方式,學生也在探索過程中更好認識世界、獲得知識。教育方式沒有統一模板,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就是好的方式。

書本上的知識大多以“靜態”形式呈現,對於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僅憑概念性講述,很難有深刻的感悟。大自然如同一間多功能教室,集各門學科知識於一體,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都是授課的背景牆。當靜態知識以更鮮活的形式展現在眼前,學生們可以更直觀、更真切地感受知識之美,對許多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實踐課堂舞台廣闊,大有可為,可以讓學生走進博物館與文物對話,了解它們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可以打造“醫療急救體驗區”,幫助學生學習常見應急處置辦法﹔可以走進社區、農村、企業等社會生活場景,讓學生學以致用,更好“見人、見物、見生活”。實踐課堂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千姿百態,關鍵是要找准書本知識與廣闊世界的連通點,創造更多帶領學生走進實踐的機會,讓“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

補足實踐教育這一課,亦與當下綜合育人的教育目標相吻合。實踐中的教育要素相當豐富,是能激活學生求知欲和創造靈感的教學場域。教育者應當成為“工程師”,盡可能讓知識“活起來”“動起來”,更好滋潤孩子的心田。

(摘編自《湖北日報》,原題為《在大自然中點燃求知的火焰》)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9日 05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