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天橋聚力“三新”向千億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讓科技引領“前沿發展”﹔推動61處專業市場轉型升級,讓傳統商貿“老樹開花”﹔啟動四大片區城市更新,讓城市迎來“二次生長”……今年上半年,濟南市天橋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工業投資同比增長69.1%,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2.2%。
創新決勝未來。眼下,位於黃河之畔的天橋區,正圍繞“加快建設千億級強區”的目標,聚焦發力“三新”,不斷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邁入新階段。
科技創“新”——
不起眼的粉末和空天產業“實力派”
高導電性、高光學性能、耐腐蝕……走進位於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的山東建邦膠體材料有限公司展廳,記者看到幾個樣品展示瓶裡存放著類似水泥的粉末。這些不起眼的粉末,憑借其高性能突破了國內光伏產業鏈關鍵材料“卡脖子”技術。
“這是我們公司生產的高端銀粉,這塊太陽能電池上面可見的線條,就是我們的產品在終端的應用。”公司董事長陳子淳說,公司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建設了中國第一條特有工藝、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銀粉生產線,在國內率先實現了高端銀粉的產業化,已成為全球光伏用高端銀粉細分行業的頭部企業。
駐足小清河邊,“中科衛星”四個大字映入眼帘,2020年落戶天橋區的中科衛星(山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具備國內領先、國際一流SAR載荷研制能力,自主掌握衛星工程系統總體、數據接收處理、數據產品生產等核心關鍵技術,是山東空天產業的“實力派”。
“公司現擁有17項已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軟件著作權,目前正在自主規劃建設以SAR衛星為主的遙感衛星星座(AIRSAT星座),計劃2026年實現第一階段21顆星在軌運營目標。”公司副總經理姚小寧介紹,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完成后,AIRSAT星座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國際上有影響力的規模化SAR衛星星座。
天橋區堅持“科技賦能、創新強區”的理念,通過整合資源,加大創新合作交流,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產業煥“新”——
一座傳統服裝城的改變
美食餐飲、休閑運動、兒童娛樂……全新升級后的濼口服裝城改變了單一的服裝銷售模式,實現了多品類經營。
“我們將打造‘現代化專業特色綜合市場’、濟南北城核心商圈,構建以服裝為主導的15分鐘特色化便民生活圈。”濼口服裝城董事長劉學謙介紹,“濼享匯”是濼口服裝城的重點改造項目,是市場轉型升級的重點賦能項目,也是濼口服裝城的核心文化和發展戰略的具體展現。
天橋區各類專業市場共有61處,涉及建材家居、服飾鞋帽、燈具衛浴、舊機動車、農貿產品等多個門類,佔全市專業市場數量一半以上。隨著時代發展,專業市場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近年來,天橋區以“迭代升級、業態擴容提質、商貿繁榮培育”為重點,積極推動優質市場轉型升級,不斷拓寬發展空間,加快賦能商貿產業發展。
“做好建的文章,推動業態升級,推進萬虹中心、萬融廣場等高端商業載體建設,實現運營升級、品牌升級、消費升級,整體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做好轉的文章,拓展產業鏈條,推動齊魯鞋城、山東通訊城、堤口果品、濼口服裝、金牛建材等專業市場提質,加快向高端化、規范化、品牌化邁進。”天橋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張莉說。
城市更“新”——
用好資金和土地兩大“扳手”
簽約499戶、簽約率98%,累計交房499戶,交房率98%……自今年5月1日啟動簽約以來,天橋區丁太魯新徐片區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這個區域緊靠黃河,原來城中村、物流園、倉庫聚集,如今規劃建設集文化、旅游、醫療、教育、商務、公園等於一體的康養休閑勝地、城市生態示范區,將成為黃河文化與現代化產業相結合的產城融合新標杆。
老城煥新,天橋區蹄疾步穩。今年,天橋區啟動了四大片區城市更新工作,涉及居民9000余戶,面積250萬平方米。
要素跟著項目走,資金和土地是加快城市更新進程的兩大“扳手”。在資金方面,天橋區成立融資工作專班,目前已獲得農發行、國開行城中村專項借款授信額度約189億元,首批放款45.2億元已到位。在土地方面,天橋區建立每日一匯總、每周一調度、半月一通報的推進機制,挂圖作戰,持續攻堅。
城市更新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天橋區委書記孫戰宇表示,堅持“政府主導、片區更新、產城融合、整體平衡”的策略,集中力量突破“四大片區”城市更新任務,為推動項目建設成勢見效留出時間、騰出空間,為轄區人民群眾創造更高品質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申紅 孫業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