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旅游健康

文明是旅游的“必修課”(人民時評)

何 娟
2024年08月01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文明和諧、安全有序的旅游環境,游客既是受益者,也當是建設者

時值暑期,各地旅游熱度持續走高。出門在外,一個干淨、整潔、有序的游覽環境,能帶來更好的旅行體驗。當然,這也需要每個人自覺守護。

給游客發放垃圾袋,鼓勵他們在看景賞物的同時,協助撿拾沿途垃圾,並可憑此兌換文創小禮物……不久前,甘肅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發起垃圾換禮品活動,吸引不少游客參與。這樣的互動變“末端清掃”為“源頭減量”,化“景區包攬”為“人人參與”,既清潔了景區、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壓力,也為許多游客上了一堂生動又有意義的文明課。

客觀而言,隨著國民素質的提升,加上長期的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文明旅游理念日漸深入人心。不破壞花草樹木、不在公眾場合大聲喧嘩、不破壞文物等,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自覺行動。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的活動之所以在線上線下得到廣泛響應,正在於呼應了人們內心的文明意識。

時代發展不斷賦予文明出游新內涵。比如,自媒體時代,管好手中的鏡頭也是文明的題中應有之義﹔又如,出境游火熱,每位出境游客在一定意義上都是“中國的名片”,理所應當“為中國加分”。讓旅游行為本身成為精神文明窗口,文明需要常常講。

有人或許會注意到一個現象,如今高鐵列車上吸煙者鮮有出現。緣何如此?離不開具體的規定和有力的執行。在很大程度上,文明是管出來的。整治旅游不文明行為,各方面推出了許多針對性管理辦法。比如,相關部門制定了《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將游客旅游過程中發生的因違反境內外法律法規、公序良俗,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行為,納入“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針對屢禁不絕的“刻字”等問題,北京延慶八達嶺特區辦事處出台實施《關於對破壞八達嶺長城景區文物行為的懲戒辦法》。把措施落到實處,才能讓更多人知邊界、明事理。

事后懲戒不如事前勸誡。一些不文明旅游行為的違法違規成本相對較低,且有的不文明行為造成的破壞是不可逆的。這提醒我們,相關單位應把監管工作做在前面。比如,北京動物園推出“不文明管控專席”,通過智慧安防系統實時監測,一旦發現不文明行為第一時間通過應急廣播進行勸阻,同時安排巡查人員現場處置。關口前移,強化治理,有助於提升人們的公共意識、規則意識、文明意識。

文明也是引導出來的。安徽黃山風景區有一群環衛放繩工,他們常年肩挎繩索,穿行在陡峭懸崖間清撿垃圾,守護著美麗黃山。他們的行為形成示范效應,帶動更多游客自覺愛護景區的一草一木。除了持續加強教育宣傳,也不妨在合理引導上多花心思。比如,化堵為疏,有的旅游度假區設置“到此一游涂鴉牆”,供游客抒發感情。又如,寓教於樂,有的景區組建“金甲武士”文明志願服務隊,將古代禮儀和傳統文化融入文明勸導。堅持約束激勵並舉、服務引導並重,兼顧管理需要、游覽心理推出柔性管理辦法,對涵養文明習慣多有助益。

文明和諧、安全有序的旅游環境,游客既是受益者,也當是建設者。從小處著眼、從小事做起,以更高的標准要求自己、約束自己,游客本身就是旅途中的亮麗風景。也隻有人人支持、人人參與,文明旅游工作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助力。讓文明、健康、綠色旅游新風尚成為廣泛共識、化為行動自覺,社會文明程度將不斷得到提升。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1日 05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