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介紹時令節氣與健康有關情況
大暑時節如何清熱祛暑
7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有關專家介紹時令節氣與健康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米鋒說,大暑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陽光猛烈、氣溫最高的時段,多數地區雨水也會顯著增加。“濕熱交蒸”在此時達到頂點,自然環境的濕熱也常導致人體濕熱重,易引起脾胃虛弱。大暑時節,防暑降溫是首要任務,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預防中暑。在飲食上,要注意養護脾胃。同時,應注意靜養身心,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勞累。
江蘇省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醫師黃亞博介紹,中醫認為,大暑節氣酷暑炎熱,容易耗氣傷津。養生應該清熱祛暑和益氣養陰並進。老人、兒童和體虛氣弱的人群最難抵御酷暑,悶熱天氣空氣中濕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出現頭暈、心悸、胸悶、大量出汗等症狀,所以應該盡量少出門,少在戶外活動,即使出門也要盡量避開高溫時段,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防止中暑等問題的發生。中醫強調“未病先防,已病防變”,要做好夏季多發病的防治。夏季是腹瀉最容易發生的季節。一是由於貪涼飲冷,損傷脾陽,導致脾胃虛寒﹔二是因為暑濕過盛,濕邪外侵,損傷脾氣,導致濕濁內盛。夏天脾胃運化功能減退,往往食欲欠佳,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養護脾胃,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應該補充優質蛋白質,比如新鮮的魚、蝦、雞肉、鴨肉等。平時吃點綠豆、蓮子、冬瓜、絲瓜等清熱解暑的食物,晚上喝點粥,既能補充一天耗損的元氣,又容易消化吸收,如小米南瓜綠豆粥、銀耳蓮子粥、薏仁芡實粥等,以清為補,增強體質。同時可以適當用點生姜、陳皮,有助於調整脾胃功能。
黃亞博說,夏季是養心的好季節。一是頤養心神。夏天重視“靜養”,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減慢生活節奏,戒躁戒怒,讓心靜下來,學會平心靜氣。俗話說“心靜則身安”。日常可以多做些靜心凝神的事情,打打太極拳、八段錦,使精神有所寄托,調養心神,涵養心靈。二是閉目養神。閉上眼睛可以養目,同時也可以靜心。夏季可以利用工作之余或者乘車的零碎時間,隨時閉目養神。經常閉目養神,對健康也大有裨益。三是堅持午睡。夏天白天時間比較長,容易犯困,天氣炎熱也容易讓人感到疲勞,夜晚睡眠質量又不太高,因此,適當的午休對防病養生很重要。中午適當小睡一會,20—30分鐘即可,緩解身心疲勞,養護心神。
黃亞博強調,大暑時節,一線工作人員特別要注意避暑防晒,防范中暑。特別要注意防暑降溫。盡量避開陽光直射和長時間暴晒,上下班路上可採取防晒措施,比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和遮陽鏡、涂抹防晒霜等。合理安排勞動工作時間,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也就是中午12點到下午3點間盡可能減少外出。野外高溫作業者,盡量早出工、晚收工,延長午休時間,避開最熱時段。隨身攜帶運動飲料或者淡鹽水,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出門時可在額頭和太陽穴等部位涂抹風油精,穿透氣性較好的衣服,還可以預防性地飲用防暑降溫的飲品,比如烏梅山楂飲、綠豆酸梅湯等。隨身攜帶解暑藥,如人丹、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一旦出現明顯的乏力頭暈、胸悶心悸、大量出汗、四肢發麻、惡心等異常狀況,必須迅速撤離到陰涼通風處休息。如果這些狀況持續存在,甚至加重,必須及時就醫。
另外,一定要合理營養適當休息。飲食上注意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的食物,選擇新鮮的魚、蝦、雞肉、鴨肉等脂肪量少的優質蛋白質,新鮮的瓜果蔬菜,特別是適當多吃一些瓜菜,如苦瓜、芹菜、萵筍、香菜等,有利於清泄暑熱。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盡量減少熬夜,隻有吃好睡好才能補充消耗,養足精氣神。還要做到少動“肝火”,盡可能保持心平氣和。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3日 第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