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長波短訊

鄒城市“三步走”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守牢“飯碗田”穩住“糧袋子”

2024年07月15日11:22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鄒城市作為農業生產大縣,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准確把握糧食安全作為“國之大者”的深刻內涵,圍繞破解糧食“在哪種、誰來種、怎麼種”的難題,通過健全耕地質量保護提升機制、推動耕地適度規模經驗、推廣新技術應用示范等措施,切實提升了農民種糧和基層抓糧的積極性,探索出縣級層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有效路徑,有力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近年來,先后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優質商品糧基地縣、全國農作物病虫害“綠色防控示范縣”、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等榮譽稱號。2023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104.83萬畝,居濟寧市第一位,總產48.77萬噸、增幅2.29%。

從夯實基礎入手,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破解糧食“在哪種”的問題。牢牢把握耕地這一糧食生產“命根子”,以“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為目標,推進耕地從嚴管控、用養結合,建設高標准種植基地,有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一是嚴格執法監管,確保耕地數量隻增不減。把糧食安全作為“一把手”工程,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耕地保護體系,落實“長牙齒”耕地保護硬舉措,扎實開展衛片執法、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大棚房整治,對違法違規佔用耕地行為發現一起、制止一起、查處一起。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採取以工代賑、以獎代補等方式,實施36個補充耕地項目、增地1542.92畝。二是建設高標准農田,確保耕地質量隻升不降。針對鄒城市平原、山地、丘陵地貌交織的特點,運用“三下三上”工作法,村委、農戶、工程設計人員共同參與,創新“大口井+配套機泵灌溉”“提水泵站+輸送管道灌溉”“高位蓄水池自流灌溉”等模式,採取集中投入、連片治理、整體推進方式,實施水、田、路綜合改造提升,建成集中連片、高產穩產、排灌力強的高標准農田74萬畝,畝均增產10%。三是因地制宜規劃,確保種植基地培優育強。立足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優化品種結構,促進特色產業高質高效發展。例如,在鄒東山區大力發展甘薯種植,建成優質育苗基地和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示范基地,引進50余種甘薯新品種,進行統一種苗、統一管理,所產的甘薯具有甜、糯、香、潤等口感,幫助每畝增產1500—2000斤,經濟效益提升30%—40%,輻射帶動全市甘薯種植面積20余萬畝,年產甘薯50萬噸以上。

從加強引導入手,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破解糧食“誰來種”的問題。通過企業帶動農民種糧、集體經濟組織合力抓糧、農田托管規模產糧,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實現農業穩產、農民增收。一是土地流轉促進經營,職業農民承接重任。推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六條措施”“富民強村貸”“以獎代補”等扶持政策,採取出租轉包、轉讓互換、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轉耕地69.4萬畝,推動糧食種植由農戶“單打獨斗”向農機現代化、專業化、規模化變革。目前,鄒城市有農機作業服務組織152個、從業人員2.77萬人,農機社會化服務作業面積123.06萬畝次,帶動6000余戶農戶開展糧食規模化種植。二是農田托管統一服務,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引導合作社開展“套餐包+農事服務”托管模式,定制種、肥、藥整合“套餐包”,為農戶提供一個、多個或全部生產環節的托管服務,從供種、施肥、田間管理各個環節統一標准、綠色生產,糧食產量和質量大幅提升。2023年,托管農田5萬余畝、畝均節本增效460元以上,農戶實現“人不在家、收入增加”,種糧積極性極大提高。三是龍頭企業帶動增收,激發農戶種糧意願。立足鄒城食用菌產業優勢,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構建“菌種研發—食用菌生產—菌渣綜合利用—農作物種植—廢棄物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將玉米芯、麩皮、秸稈等農作物邊角料轉化為食用菌生產原料,農作物邊角料的商品化讓農戶得到“糧食+秸稈”雙收益,帶動2.3萬余農戶參與市場模式種植糧食作物近3.8萬畝。

從擴大服務入手,強化糧食生產保障,破解糧食“怎麼種”的問題。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智慧賦能生產、良技良法結合、保險持續兜底“硬核”支撐,為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和水平提供保障。一是智慧賦能讓“會種地”變“慧種地”。大力推廣“農機裝備+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化技術,通過無人駕駛、定位跟蹤、路徑規劃等“黑科技”,實現起壟、滴灌、覆膜等播種作業全程智能化,保証平地效果均勻、播種深度一致,節約灌溉用水10%左右,提升幼苗成活率15%以上,為糧食安全再添一重保障。今年,鄒城市馬鈴薯智能化種植面積達3萬余畝、佔比超60%。二是良技良法讓“望天收”成“穩豐收”。抽調業務骨干人員組成6個農技指導小組,分片包干、因地制宜開展指導服務,促進小麥播前播后雙鎮壓技術、水肥一體化灌溉等先進技術的廣泛運用。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萬畝,基本實現“玉米不減產、增收一季豆”。持續提升糧食烘干能力,建成高規格烘干中心9處、日烘干能力超2100噸,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生產方式正悄然改變。三是政策兜底以“保險增量”換“風險減量”。建立政府、保險、農戶“三位一體”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長效機制和由財政部門牽頭的工作協調機制,將“農保護航”種植業保險全免費項目納入2024年十件民生實事項目,預計承保面積124萬畝,減輕群眾負擔的種植業保費約1100萬元,把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有效解除發展農業生產的后顧之憂。鄒城成為全省第一個連續6年實施種植業農業保險農民零負擔政策的縣市區。(劉哲 王偉儀 張宇)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