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五年蟬聯高質量發展先進縣,沂水有何密碼?

2024年07月04日09:38 | 來源:大眾日報
小字號

沂水是著名革命老區、沂蒙精神主要發祥地之一、“沂蒙紅嫂”的故鄉,如何在新時代傳承和發揚“黨群同心”的優良傳統是個重要課題。

近年來,沂水縣始終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各項工作的第一引擎,持續打造“黨群同心”黨建品牌。今年,在重點開展的七項行動中,把“黨群同心”品牌創建行動作為首要任務,堅持黨建、發展、民生、底線四位一體,加快新時代現代化強縣建設。“黨群同心”謀發展,該縣已連續五年登上山東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榜單。

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各項工作的第一引擎,持續打造“黨群同心”黨建品牌——

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沂水實踐

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自從劉成軍擔任沂水縣崔家峪鎮上泉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村民的收入穩步增長,去年9月份,他又將魚菜共生項目引進村裡。

6月28日,水池裡的鱸魚尚在巴掌大小,但池頂的芹菜已經開始了新的一輪採摘。“等過段時間水池裡的魚賣完,就能給村民分紅了。”劉成軍說。

村黨組織帶頭人為村裡拓寬致富路,村民也越來越認可村干部的工作。上次村黨支部書記選舉,劉成軍以全票再次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沂水縣鄉村建起養魚池。

沂水是著名革命老區、沂蒙精神主要發祥地之一、“沂蒙紅嫂”的故鄉,如何在新時代傳承和發揚“黨群同心”的優良傳統是個重要課題。“近年來,沂水縣始終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各項工作的第一引擎,持續打造‘黨群同心’黨建品牌。今年,我們在重點開展的七項行動中,就把‘黨群同心’品牌創建行動作為首要任務,堅持黨建、發展、民生、底線四位一體,加快新時代現代化強縣建設。”沂水縣委書記陳士賢說。“黨群同心”謀發展,該縣已連續五年登上山東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榜單。

走訪沂水縣各條戰線可以發現,對於如何答好“黨群同心”這個問題,不同的崗位各有答案。

6月29日晚,夜色深沉,但沂水縣沙溝鎮劉家雙溝村的鄉村小路依舊明亮。“多虧黨員們出錢出力給村裡安了路燈,不然我晚上從菜地回來還看不清路呢,現在看著一排路燈,心裡也亮堂。”劉家雙溝村菜農張士國說。截至目前,該縣“照我回家”工程共計安裝路燈5.3萬盞,亮化道路2280公裡,投資約1.2億元。

在大山深處的院東頭鎮西牆峪村的“財經小道”上,每天都能見到村黨支部書記王成成忙碌的身影。作為一名90后的退役女兵,她帶領村民挖掘紅色文化,發展民宿、農家樂等,將西牆峪村打造成“宿民居、游青山、憶歷史”的網紅打卡地。

王成成只是沂水縣鄉村振興戰線上的眾多“頭雁”人才之一。近年來,沂水縣深入實施“四雁工程”,開展雛雁優儲、青雁優選、頭雁優育“三優”行動,通過縣委提級管理村級班子機制和評星定級,調優村黨組織書記111名。村黨組織通過領辦合作社做強集體產業,目前該縣共有337家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入社群眾達1.8萬余人,帶動村集體增收599.6萬元。

村集體有了穩定收入之后,錢應該花在哪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的“幸福食堂”是黨建引領品質民生的典范。每到午飯時間,許家湖鎮的“幸福食堂”內便忙得不可開交,飯菜飄香。為推動“黨群同心”品牌創建行動,沂水縣不斷探索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共有黨支部創辦村(社區)幸福食堂60家,切實解決了高齡、孤寡、獨居等老人吃飯難問題。

沂水縣開展“全域整治”后的美麗鄉村景色。

“村前村后栽花木,綠樹紅花繞村居。空氣清新景色美,真是宜居的好地方。”黃山鋪鎮堯崖頭村村民對快板《夸夸咱村新面貌》耳熟能詳。沂水縣通過黨支部領辦文藝演出活動,以“文藝+宣講”的形式,把黨的大政方針、各項惠民政策等,用歌舞、小品、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說出來、唱出來、演出來。

“每年年初我們都會召開‘歸雁興沂共話發展’高層次人才座談會,凝聚三農、科技教育工作者、企業家和創業者等七股力量,合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沂水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閆從發說。

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相法是沂水縣返鄉人才的代表。針對他創業初始所顧慮的問題,沂水縣成立了由組織部牽頭的工作專班,先后協助其解決融資、廠房選址、落地手續等難題,項目最終落戶沂水縣中輕跨境產業園。如今,劉相法在沂水縣實現了鋁基納米晶種合金新材料的規模產業化,他所研發生產的Al-P晶種合金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達到60%以上。“把科研成果‘帶回家’,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劉相法說。

沂水縣堅持用黨建鏈串起服務鏈、創新鏈、發展鏈,近年來新建院士工作站3處,2023年申報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工程11個,成立裝備制造產業鏈黨委和新材料產業鏈黨委,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與科技支撐。(杜輝升 紀偉 溫敏 馬也)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