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薛城:小沙河換新顏 水清景美人富足

“過去這個地方又臟又亂,也沒什麼人氣。現在經過治理,河道干淨了,環境變好了,心都敞亮了。”家住山東省棗庄市薛城區沿河公園旁邊的王大爺談起當前的環境贊嘆道。
“人入河中景,觀瀾竊語聲”,這正是小沙河城市更新改造后的生動描述。作為貫穿城區、承載代代記憶的“老”河流,如今正散發著沁人心脾、魅力奪目的“新”生機。
謀定而動 “提品質” “惠民生”
善謀者致遠。“治水筑安瀾,興水潤民生”,為改善群眾的生活休閑條件、提升老城區的城市品質,薛城區以河道治理提升拉開城市更新新一輪戰役,堅持“城市會客廳”定位,叫響“鐵道游擊隊”城市名片,以鐵道公園為主題,構建“一廊、七區、二十八園”業態布局,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活力濱水空間”。2022年,小沙河城市更新項目成功入選山東省城市更新試點片區。
實干者乃成。“善治者,必先治水”,敢於“破舊立新”,對片區內現有11座市政橋梁的安全性及泄洪能力逐一鑒定,結合泄洪分析,拆除並重建橋梁5座,清理河道淤積50立方米,拆除違建近2萬平方米,累計開挖河道8公裡,護坡6000平方米,新建攔水壩6座、橡膠壩1座,地形塑造工程8.5萬平方米,生態整治工程9.6萬平方米,行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成功破解困擾城區多年的行洪難題。
內外兼修 “有顏值” “有內涵”
做靚城市河岸風景線。“綿綿沙灘,嬉戲正酣,與魚共水,愜意自然”。片區內實施橋體美化、亮化,讓橋梁最大程度實現“景觀”與“觀景”的雙重價值,通過美化岸線,搭建親水平台14處,景觀廊架6處,並設有觀景挑台、生態島、休閑廣場、兒童活動沙灘、運動場等休閑設施,沿線布局“創客天地、鄰裡生活、薛城古韻、智享康體、樂活水岸、綠野仙蹤”6個功能區,為群眾提供一個水岸交織、水城融合的河畔休閑場所。
構建區域交通微循環。規劃建設濱河慢行系統,改造提升河道兩側小沙河東、西路,新建錦陽河南北路及朱橋五路,通過串聯路網,提高密度,進一步解決試點片區內居民“出行”需求,提高城區通達性。優化提升片區內配套管網設施,沿河新建雨水管線5公裡﹔新建污水管線3.5公裡﹔沿河新建中水管線7公裡,八一熱電廠中水管線改造工程12.2公裡﹔新建洪源水廠-青島啤酒廠供水管線10公裡,進一步優化片區內水網體系,有效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調配能力,河道水質有效改善,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
守正創新 “引活水” “促內生”
多措並舉引進活水。片區提質更新需要強大的資金保障,依托區級國有企業等搭建融資平台,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爭取環保、水務、體育建設等中央預算內資金1420萬元,正在積極爭取國開行政策性貸款。激發“河岸夜市經濟”。“三五好友,偶有小聚,推杯換盞,笑鬧生趣”。片區內商業與社區服務由外圍街區擴展到河岸兩側,注入餐飲、娛樂、文創等商業功能和商業業態,形成夜市經濟,打造特色濱河商業街區。同時,以河為依托,注入本地特色,增加創客空間,挖掘特色小店,打造網紅街區,進一步提升薛城區的商氣、人氣、名氣。
借助小沙河片區更新改造,實現了老城區“面子”與“裡子”、“顏值”與“內涵”、“地上”與“地下”的綜合提升。下一步,薛城區將加快推進片區建設,徹底解決城區防洪泄洪隱患,實現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雙提升,進一步激發示范片區乃至老城區的城市活力,為市駐地新添一個地標項目、一條親水生態廊道、一處網紅打卡地、一個城市更新模范標杆。(安旭冉 張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