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人民日報看山東

人民日報關注東營科技引領開發利用鹽鹼地:鹽鹼地“特產”,也有競爭力

2024年06月25日08: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保護好、利用好土地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6月25日是全國土地日。在我們的土地上,植樹造林添綠國土,水土保持再立新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土地保護工作中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子越走越寬。如今,我們的土地上產出著更多“中國糧”,也在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中,寫下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本版今日推出特別報道,聆聽不同類型土地上的保護利用故事,展望中華大地上孕育的美好未來。

——編  者  

山東科技引領開發利用鹽鹼地——

“鹽鹼地‘特產’,也有競爭力”

本報記者  李  蕊

“地還是那塊地,田已不是那片田。”伴著“噠噠”的馬達聲,望著眼前收割機穿梭往返,在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鹽鹼地綜合利用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志鑫說。

在東營,不少人都曾嘗過鹽鹼地的苦。如今,經過多年治理,昔日鹽鹼地正在變成新糧倉。

圖為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改良后的鹽鹼地。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供圖

圖為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改良后的鹽鹼地。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供圖

治理鹽鹼地,要從哪裡入手?答案是——水。

水足了,就能沖走鹽鹼。可東營市淡水資源匱乏,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脆弱,長期漫灌沖鹽,生態擾動大。怎樣做到控鹽又節水?東營市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業綜合開發科副科長商夢然說:“這些年,我們通過硬化溝渠、改大水漫灌為微噴灌或精准滴灌等措施,用最少的淡水造墒洗鹽保苗﹔通過排鹼溝自排或強排,嚴格控制地下水位。”

“目前,辛店街道項目區修建農渠、支渠萬余米,硬化后,防止水下滲流失。澆灌1畝麥田,比以前能省50立方米的水。”東營區辛店街道農業辦負責人張光梅說,“對水源不充分的重度鹽鹼片區,市裡正探索實施相關技術體系。我們正在安裝雙層排鹼暗管,設施升級后,節水控鹽效果將更明顯。”

僅在“水”上下功夫,夠嗎?商夢然說:“要從根源上尋突破,還是得解決好‘誰適應誰’的問題。”

改地適種,是鹽鹼地地區的常見做法。“改地要遵循規律,用養結合。”劉志鑫說,“我們根據檢測出的土壤成分,精准研發微生物菌肥、生物有機肥等,結合秸稈還田等耕作辦法,5年多來,示范區試驗區土壤有機質提高22%以上,地力提升1至2個等級。”

“改地適種有成效,但總覺得不夠。”劉志鑫說,“示范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同步嘗試改種適地。”東營市向進駐示范區的科研院所提供試驗田和必要科研條件,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機構的科研團隊紛至沓來。

在示范區鹽鹼地藜麥種質創新與產業化開發平台種子資源庫,置物架上堆滿了藜麥種子。如今,示范區建成國內首個耐鹽鹼植物數字化育種加速器,培育了一批耐鹽植物新品種。其中,紫花苜蓿“中苜3號”,耐鹽度達到3‰,畝產干草可達1噸左右……

東營市深入挖掘鹽鹼地農產品獨特價值和功能特性,大力培育“黃河口農品、鹽鹼地特產”區域公共品牌。在位於墾利區的東營市惠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黃河口大閘蟹養殖基地,工人們正劃著小船、投撒飼料。“待到金秋,這批黃河口大閘蟹,就能發往各地了。”該公司總經理王英澤說,“咱們鹽鹼地‘特產’,也有競爭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5日 08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