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奏響發展“交響曲”

“范老師,這是我打包出庫的第一個包裹!它的目的地是我的老家……”在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訓課堂上,物流管理專業的孔雅慧同學臉上洋溢著自豪和興奮,興奮地對企業兼職教師范曉宇說到,這是她親手操作倉庫管理系統WMS后的第一個成果。
近年來,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與行業龍頭企業攜手,深耕產教融合,實施校企合作“1+1+N”工程,為產業鏈注入源源不斷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邱浩然指著一座寬敞明亮的實訓基地介紹,學校與企業共同投資1042萬元建成的混合所有制京東物流“校園雲倉”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學生們實踐操作的樂園。在這裡,學生們可以使用國內最先進的地狼系統處理真實業務,實現實訓實踐與生產一線的無縫銜接。
教育部副部長吳岩調研學校京東物流校園雲倉生產性實訓基地
今年學校新建成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總建筑面積達到13194平方米,擁有73間教室及實訓室,生產性實訓工位數達1360個。實訓基地涵蓋影視文化職業教育、海爾智家三翼鳥、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運動康復診療、新能源充電樁區域運維、檢驗檢測裝備技術六大版塊,技術參數達到生產標准,滿足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承接企業生產服務和技術研發的要求。
“我們始終堅持招生專業的設置要跟隨產業的發展而動態調整,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專業群融入產業群,把培養出來的人才留在當地的產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讓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秦青鬆談到。
融入地方,“同頻共振”
近年來,西海岸新區積極響應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芯屏”產業集群取得了長足發展。芯恩公司是我國首個全產業鏈芯片生產的領軍企業,也是青島市集成電路產業鏈的鏈主企業。
工業互聯網專業的王順德同學,正在進行著“青職—芯恩卓越工匠班”的培訓,他現階段最大的目標就是順利畢業,成功入職芯恩,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安家落戶。
他告訴記者,前期學校組織學員們實地參觀感受了企業文化和工作環境,綜合考慮個人實習經歷、職業發展規劃和薪資福利待遇,選擇入職芯恩對於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專學生來說極具性價比。
巧合的是,不僅學生對企業充滿憧憬,芯恩公司也對青島職院的學生評價極高。“輸送的學生不僅技術技能過關,對於企業文化也有較高的認同度,可以說是已經成為生產一線的中堅力量。”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主管張佳一表示。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積極貫徹落實《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一體兩翼五重點”重要舉措,牽頭組建青島西海岸新區產教聯合體,與海爾、海信、海灣、京東、百度等青島優勢產業鏈“鏈主”企業共建17所產業學院,建有110余個校內實訓基地。
校企共同為“青職—萬華產業學院”和“現場工程師學院”揭牌
近年來,學校六成畢業生留青就業,三成畢業生留區就業,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示范效應和規模效益,為青島市24條產業鏈、西海岸新區5+5+7主導產業提供著人才支撐。
“技能出海”提升國際影響力
“隻要國家、企業有需求,我們就全力以赴!”全國技術能手、齊魯首席技師李元超眼神中充滿了堅定。
他和“戰友”——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教研室主任、專業帶頭人尹曉霞教授曾在加蓬足足待了4個月,圓滿完成了與中航國際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合作的“中文+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受到海外參訓員工和合作企業的高度評價。
在前期良好基礎上,學校與中航國際成套設備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並成功簽約,還完成了為期4個月的科特迪瓦職業教育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師資培訓,充分體現了學校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堅持“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立足青島、面向山東、輻射全國、走向國際”的校企合作建設戰略方向。
學校黨委副書記、院長秦青鬆與海爾集團副總裁展波簽署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
據介紹,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優勢專業群,與海爾集團合作培訓海外員工850余人,與賽輪集團、中譽集團、北方礦業、德國比勒費爾德中等企業應用技術大學等共建海外教學基地、“班·墨學院”,為“走出去”企業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同時,利用在校內建設的不同國家文化體驗室,創新“課堂教學+企業實訓”職業漢語教育模式,推動“文化出海”。(姜申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