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聚焦青島李滄區引入智慧系統改造社區:隱患能自動識別 電視上遠程問診
山東青島李滄區引入智慧系統改造社區
隱患能自動識別 電視上遠程問診
本報記者 王 沛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指出,強化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提高社區精細化治理、精准化服務水平。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有針對性地作出制度規定和政策設計,著力為社區工作夯實制度和人才基礎。
社區是城市運行的“底盤”,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提高社區精細化治理、精准化服務水平,辦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煩心事,能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版今起推出“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提高社區精細化治理水平”系列報道,關注各地在社區治理和社工隊伍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做法,敬請關注。
刷臉呼叫電梯、智能垃圾箱“監督”垃圾分類、一鍵呼叫上門服務、電視上“雲看娃”……走進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世園街道上流佳苑社區,一系列智慧服務讓人目不暇接。
2020年,上流佳苑社區投入400萬元進行智慧改造升級。科技走進社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成為社區工作者提升服務的好幫手。
增加智能投放點
垃圾分類有幫手
2020年,《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上流佳苑社區智慧升級時,在小區內設置了37個智能化垃圾分類投放點,每個點3個垃圾箱,早上7點到8點、下午5點半到6點半,居民可以每天兩次定點扔垃圾。
為輔助群眾分類,社區配備了發袋機,居民掃描垃圾箱上的二維碼可以免費領取不同顏色的可降解垃圾袋,綠色用來裝廚余垃圾,灰色用來裝其他垃圾。居民通過垃圾袋二維碼、客戶端內環保碼、居民環保卡等方式打開箱門,投放后,垃圾箱自動關閉。垃圾箱裝滿后,智慧社區平台會自動報警提示,工作人員及時清理。
每卷垃圾袋上自帶溯源二維碼,投遞入箱的垃圾一旦識別出分類錯誤,可以立即找出投遞此垃圾袋的居民,為后期獎懲提供依據。
初次使用智能垃圾箱,不少居民不適應。“剛開始出錯率很高,玉米棒子、大骨頭、貝殼都有放錯的,幾乎每家的垃圾都要重新分類再投放。”上流佳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臧文娟說。
為了幫助居民能夠更好適應智能系統,上流佳苑社區發起垃圾分類志願者駐箱行動,招募了80多名志願者,把住垃圾分類入箱前的“最后一關”,在一旁指導居民如何掃碼、識別並進行正確分類。
為了隊伍專業性,社區還邀請指導員,通過授課、現場實踐等方法給志願者反復培訓。運行以后,社區兩委成員、樓長、志願者和居民們各司其職。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居民們快速學會了垃圾分類及系統使用。
早上7點,上流佳苑社區12號樓前一排藍色垃圾箱前,人們三三兩兩排起了隊。75歲的居民畢淑英手提兩袋垃圾,不慌不忙湊上前來。“嘀——”她將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刷一下,垃圾箱自動開啟,綠色袋子放入廚余垃圾,灰色袋子放入其他垃圾,投放完成,垃圾箱自動關閉。居民們嫻熟投放,有序整齊。“在我們這裡,從八九十歲的老人到剛上學的孩子,都會垃圾分類。”畢淑英說。
“垃圾分類需要轉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觀念,如果沒有智能設施助力,在社區普及需要大量人力,難度很大。有了智能垃圾箱,一個月以后,垃圾分類准確率就大為提高了。”臧文娟說。
“有了高科技幫忙,讓我們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做精細化的管理和服務。”臧文娟在上流佳苑社區工作了近30年,她說,“以前即使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有很多事情也難免粗疏。”但現在,針對社區中較為常見的高空拋物行為,社區在樓前安裝了攝像頭,智慧平台通過算法可以即時識別,並精確定位到物體拋出的窗口及門戶﹔此外,社區內的人工智能視頻監控還能夠對社區內發生的人員聚集、車輛違停、消防通道佔用、翻越圍牆等多種隱患事件進行自動識別,系統發出提醒,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及時處理,保障社區居民的人身安全。
智慧系統來護航
社區服務更高效
“大夫,我感覺頭暈,很難受,能來看看嗎?”一天,65歲的居民李國強在家裡突發眩暈,他趕緊打開電視,用遙控器找到遠程問診,和坐診醫生進行視頻通話。很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便上門來給李國強做基礎檢查,發現是血壓高引起的。
“我以前沒有高血壓,所以沒往這方面想。”李國強說,大夫給開了降壓藥,隨后症狀逐漸緩解。
去年,上流佳苑社區與青島市民政局、青島廣電網絡共同開發了全新便民綜合服務平台,電視上設置了上流佳苑標簽,共涵蓋遠程問診、社區大食堂、安防家居、社會救助等52項服務應用。
“看,這是我們的‘便民服務·幫’板塊,裡面涵蓋一鍵求助、一鍵投訴、建議反饋等9項服務,採用九宮格,老人按遙控器相應數字鍵,可以一鍵直達對應的欄目。”臧文娟邊演示邊說。
李國強使用的遠程問診、一鍵求助功能,則是專為社區居民尤其是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設置的特色欄目,一鍵直通坐診醫生和社區管家,幫助居民一站式解決家電維修、家政服務、寵物服務、叫車服務、理發、助浴等生活問題。
李國強身體不適時,還會選擇在電視上訂餐購物,社區工作人員可以送餐上門。原來,上流佳苑社區有一所綠色便民大食堂,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在注冊登記后,便可以享受餐費三折的優惠。但是,出門不便的老人如何吃飯?社區在考察調研過電話、網絡等多種呼叫送餐方式后,去年開通平台時,就增加了一鍵送餐服務,受到群眾歡迎。
智慧系統護航,社區服務精准高效。“如果遇到老人在社區公共區域跌倒等特殊狀況,智慧系統會自動識別並報警。”臧文娟說,尤其是獨居老人,還給他們加裝了住戶智慧感知模塊,連續24小時內沒有使用過水電燃氣,系統會自動提示工作人員上門查看。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要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務,必須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手段,這樣社區工作者才有更多精力捕捉群眾需求,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改進社區服務,提升群眾幸福感。”上流佳苑社區黨委書記李存業說。
組織開展業務培訓
真切回應居民關切
不久前,一場數字家庭平台應用培訓會借助上流佳苑社區智慧社區平台在線上開展。講師孫鵬給上流佳苑社區工作者培訓智慧社區平台近期軟件更新的新特性。像這類培訓,社區每月都會組織,內容涵蓋垃圾分類、反詐APP推廣、智慧社區及數字家庭平台應用等業務工作。
臧文娟介紹:“升級智慧社區是便民利民的創新模式,社區工作者要起主導作用,把滿足居民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其次需要掌握智能化的管理和技術應用,提高智慧社區數據的採集能力,例如居民的意見建議、社區活動、物業管理等數據,增強服務針對性。”
為提升社區工作者為民服務水平,上流佳苑社區通過組織開展各類業務培訓,積極動員社區工作者參加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証書考試,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和業余時間,有針對性地開展考前集中學習、個別輔導等,增強為民解困的本領。
上流佳苑社區工作人員李程程表示:“作為智慧社區的工作者,我們必須不斷緊跟時代,擴大知識儲備。同時,我們每周還會圍繞黨建、民政、安全等各種基層服務內容開展業務交流,讓每名社區工作者都能成長為業務‘全能手’。”
智慧系統維護、文化活動組織、垃圾分類、電梯設置……現如今,李程程的“技能庫”十分豐富,她也是上流佳苑社區工作者的縮影,在這裡,社區工作者普遍具有多個領域的業務專長,養老、衛生、維修、安防等服務內容不在話下。
“當居民有需要的時候,我隨時要能頂上去。”李程程表示,“社區居民的需求往往是多元化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同時具備多項業務技能,才能隨時回應居民們的關切,為群眾提供更多精准化、精細化服務。”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7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