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黨建融入教學育人一線,山東這所學校這樣做

“在很多重要場合,我們需要一秒不差地升起五星紅旗。同學們不妨想一想,如果要求我們用PLC定時器實現升旗控制,該怎樣設計控制程序?”課堂上,齊魯理工學院智能制造與控制工程學院學科副院長王艷玲在講解PLC定時器原理時,給電氣專業的30多名學生出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引起了學生熱烈討論。“我們學習的技術可以在很多重要場合得以應用,想到這裡自豪感油然而生,學習的動力更足了。”2021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李浩然說。
將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全部課程,提高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是齊魯理工學院立足以德育人,開展黨建工作的縮影。近日,齊魯理工學院黨委入選“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聚焦“雙創”,齊魯理工學院打造高校黨建工作新模式,實現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校高質量發展。
2023年暑假小學期,馬克思主義學院教研室主任、黨支部書記王玥帶領學生來到濟南市章丘區南栗園村,參觀當地忠孝園,讓學生對忠孝文化有更直觀的體驗。“除了理論學習,進行實地參觀體驗也是‘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課程的一環,學生們后續還要自行確定相關調研主題,開展社會實踐。”王玥說,“山東是文化大省,我們身邊有數不盡的接地氣的思政教學素材。將學生帶出課堂,將思想政治教育植根於濃厚的齊魯文化,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內化教學內容。”
植根文化抓黨建,作為山東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范高校,齊魯理工學院深化齊魯文化育人工程,開發實踐育人平台,探索思政課“課堂理論講授—校內館堂體驗—校外社會實踐”教學模式,在三澗溪村等建立新時代文化實踐基地26個,《“齊魯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齊魯文化研究院、孔子學堂,開設齊魯文化系列課程,組織舉辦齊魯文化節,深入開展辦紅展、唱紅歌、讀紅書、訪紅址、護紅旗、續紅脈等“六紅”活動,積極培養以“仁”為體、以“智”為用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把黨小組建在科研團隊上,活動陣地延伸到實驗室和企業生產一線,不僅加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也極大推動了科研工作的深入發展,是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生動寫照。齊魯理工學院全面深化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落實學校黨委委員挂鉤幫帶基層黨組織制度,將黨小組建在學科和科技創新團隊上,健全黨建與業務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的“四同”機制,深化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人才、學生、文化、安全、治理、服務工作的“八個融合”。目前學校獲批的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4門國家一流課程的負責人黨員佔比94%,獲評的2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7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中,骨干成員黨員佔比86%。
近年來,山東省全面加強高校黨的建設,深入實施全環境立德樹人,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我省高校5個院系、73個支部入選第四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杆院系、樣板支部創建單位,數量創歷史新高。目前,我省共獲批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1個、標杆院系17個、樣板支部220個,數量居全國前列。(張春宇 李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