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海馬“上岸” “神參”量產,威海海產養殖有新突破

2024年05月20日09:10 | 來源:大眾新聞客戶端
小字號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產業發展,作為特色中藥的海馬“身價”倍增。“以我們養殖的膨腹海馬為例,今年一季度,單隻5克以上的干品,每公斤18300元。”在威海銀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慈小靜拿起一隻約15厘米長的干海馬,“這一隻約有12克重,價值200多元。”去年,銀澤生物海馬干品銷售收入達2380萬元。

在自然界,海馬的繁殖率很高,但成活率極低,因為海馬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銀澤生物用了足足10年的時間,攻克數道難關,最終實現對海馬的規模化養殖。

2014年,銀澤生物以600元一對的價格買來100對種海馬,放在養河豚的池子裡試養。經過兩年的摸索,小海馬終於繁殖出來,公司也成為北方首個成功突破海馬人工孵化技術的企業。但還沒來得及高興,新生的30萬隻小海馬就開始大批死亡,存活下來的僅有10%左右。“小海馬的嘴隻有針尖大,沒有適口的餌料,根本無法正常進食。”慈小靜說,公司不斷對餌料進行改進,引入鹵虫等浮游生物,讓小海馬吃到合適餌料,成活率才逐漸提高,“現在的成活率已經達到90%。”

水質、水溫更是海馬“上岸”的關鍵因素。走進銀澤生物的養殖車間,一個個並列的養殖池映入眼帘,池水清澈見底,水中漂浮著密密麻麻的小海馬。“海水經過過濾、雜質分離、殺菌消毒三道程序后才能注入養殖池,而且要定期更換。”慈小靜說,“海馬更適宜在南方海域生長,所以在北方養殖海馬,就必須把水溫常年控制在18℃到20℃之間。”

目前,銀澤生物擁有700萬隻海馬、10萬對種海馬的存量,不僅是全國最大的海馬繁育養殖基地,其養殖儲量更是約佔全國70%,公司也因此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稱號。

對於提升海馬的附加值,銀澤生物也有了新方向。近期,銀澤生物正為申請海馬成為“三新食品”原料而忙碌。“目前,海馬隻能作為中藥材或初級農產品銷售,市場面窄。如果成為‘三新食品’原料,就可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市場面從藥店擴大到商超、酒店,產品附加值必然大幅提升。”慈小靜說。

在威海水產品批發市場,白海參屬於稀缺品。“漁民發現白海參,不是自己留著,就是放生了。”“好多年才能遇見一次,漁民都管它叫‘神參’。”這是當地不少海參攤主的共識。

白海參又名白玉參,是刺參的一種遺傳變異,每20萬隻海參中才有一隻。研究表明,白玉參的出皮率、多糖含量、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硒元素含量,均優於普通刺參。

而在威海洋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近20萬隻白海參。“成年白海參有兩萬多隻,還有十幾萬隻幼體。”公司總經理林均治介紹,這些白海參是歷經二十多年、繁育五代之后的成果。

養殖池內,數百隻白海參在池底蠕動。林均治隨手撈起一隻白海參,隻見它通體白如玉,個頭較普通海參大出許多,“兩三年的海參就成年了,為了實驗一直養著它們,最大的已經有十幾年了。”

“白海參之所以少,是因為它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林均治說,公司養殖池內的海水是經過三次過濾后才注入的,水溫和室溫一直控制在10℃到15℃之間,飼料的配比也非常嚴格。公司有為白海參配飼料的專屬“大廚”——鑽研水產動物飼料營養多年的崔亮博士。“除了海參必須要吃的海泥,飼料還摻雜了富含微量元素的螺旋藻粉、海藻植物蛋白、益生菌等。如果要飼養排精排卵的海參,還會添加雞蛋黃等。”崔亮說。

在公司的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的王揚帆教授近期正對白海參繁殖進行選種選配。“通過顯微鏡觀看樣本,99%的受精卵是正常的。”林均治介紹,來自中國海洋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科研團隊,長期駐企開展基因、育苗、生長、營養等方面的相關實驗。

“目前,公司的白海參主要用於試驗,開展以快速生長、耐高溫、耐低鹽為選育目標的刺參新品種選育與推廣。”林均治說,他已經通過向高檔酒店出售少量白海參對市場投石問路。“白海參隻賣3兩以上的,論隻賣,雖然價格很貴,但供不應求。”林均治認為,隨著育種、養殖等技術的不斷攻克,白海參也會較快走上百姓的餐桌。(陶相銀)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