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兩個芍藥新品種獲國際登錄認証

2017年,在日本攻讀博士學位的康曉飛與學生趙春雷一拍即合,決定結合各自前期育種經驗,在菏澤村檑園藝有限公司基地,開展牡丹芍藥的定向育種。2022年,他們成功培育“藍熙”“櫻色”和“凝夜紫”3個牡丹新品種,又成功培育出2個中國芍藥種群的芍藥品種,今年4月份成功在美國牡丹芍藥協會(APS)獲得國際登錄認証。
Part.01 攜手培育牡丹芍藥新品種
5月6日,記者在菏澤村檑園藝有限公司基地見到康曉飛時,她正帶著學生們一起雜交授粉。
“咱們菏澤種植芍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經過千余年的發展,芍藥已成為菏澤的代表性花卉之一。”康曉飛蹲在田間的育種圃,認真地對學生們教學,“你們看,人工授粉應該先剔除母本的雄蕊,將准備好的父本花粉,輕輕涂抹在母本的柱頭上,再為授粉后的芍藥花罩上育種袋,防止串粉。”
康曉飛在菏澤學院牡丹學院擔任教師,她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歷非常豐富。在攻讀碩士期間,她就跟隨山東農業大學的郭先鋒教授進行芍藥栽培生理方面的研究,並且每年都會開展育種試驗,這段經歷為她后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后來,康曉飛赴日本攻讀博士學位,她並沒有停止對牡丹和芍藥的研究。她與學生趙春雷保持聯系,經常一起研討中日牡丹芍藥栽培育種方面的問題。
獲得博士學位后,康曉飛回到菏澤學院,在學校“校企合作、服務地方”的號召下,與村檑園藝進行了更加深入、細致的合作。她一邊教學,一邊繼續在基地開展牡丹芍藥的雜交育種工作。
“育種是一項漫長的工作,一個新品種的誕生,從雜交組合的選定開始,順利的話至少也要6-7年的時間。育種與育人一樣,要腳踏實地,不能急於求成。”康曉飛笑著說。
Part.02產銷研一體與“互聯網+”的融合之路
趙春雷家住牡丹區牡丹辦事處,出生於一個花農家庭,2012年菏澤學院園林工程系本科畢業后,他在濰坊壽光學習了3年的先進花卉種植管理,后回菏自主創業,成立菏澤村檑園藝有限公司。自此開展精品觀賞牡丹種植、培育、銷售業務,立志發揚壯大牡丹芍藥產業。
趙春雷說,經過幾年的學習,他在牡丹、芍藥栽培、管理、嫁接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打破高端品種依賴國外進口的狀況,他將目光轉移到牡丹芍藥組間遠緣雜交、多倍體芍藥的育種上來。
“康曉飛是我的老師,但年齡相仿總是無話不談,對家鄉的牡丹、芍藥有著共同的情懷。本來我就決定做‘產銷研一體’的企業,於是就找到了我的老師,希望跟著她學習,與母校菏澤學院聯合開展牡丹遠緣雜交新品種的培育課題研究。”趙春雷笑著說道。
遠緣雜交方面,對於牡丹和芍藥來說困難重重,為了找到合適的親本,趙春雷和康曉飛連續多年自費驅車幾萬公裡前往北京、甘肅、雲南等地,收集了各地品相好的牡丹芍藥栽培品種、野生種等優良育種親本,並多次現場與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專家就牡丹芍藥組間雜交問題交流學習,到甘肅牡丹種植基地就“牡丹亞組間雜交親和性”取經。
在精心管理牡丹芍藥的同時,趙春雷用“互聯網+”的模式,通過各個短視頻平台拍攝分享牡丹芍藥嫁接、種植、新品種培育等方面的視頻,深受網友們的喜愛,粉絲量達到23萬,成為全國觀賞牡丹行業的“頭部主播”。其中用菏澤方言介紹牡丹芍藥種植方法的單個短視頻最高點擊量破1000萬,為廣大牡丹芍藥種植愛好者解決種養難題,同時也促進了花友們對牡丹芍藥的了解。
Part.03新品種培育助力花卉產業發展
康曉飛說,芍藥和牡丹的組間遠緣雜交曾一度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直到20世紀中期,日本人伊藤東一以牡丹品種“金晃”做父本、芍藥品種“花香殿”為母本進行雜交並取得成功,因此牡丹芍藥的雜交后代也被稱為“伊藤系列”,它們具有很多優良特性,如花色豐富、花期長、芳香、抗性強等,是目前芍藥屬中比較受歡迎的群體之一,作為鮮切花花材售價高且供不應求。
“想把價格打下來,就一定要咱們自己進行新品種培育,這也是我們一起努力的目標,好在今年我們有所突破。”康曉飛說。
2022年8月,菏澤村檑園藝有限公司種植基地成功培育“藍熙”“櫻色”和“凝夜紫”3個牡丹新品種,在美國牡丹芍藥協會(APS)獲得國際登錄認証﹔今年4月,2個中國芍藥種群的芍藥品種“鄉村藝術家”“鄉村泡泡”也成功在美國牡丹芍藥協會(APS)獲得國際登錄認証。
鄉村藝術家
鄉村泡泡
“‘鄉村藝術家’‘鄉村泡泡’這兩個品種是我們2017年開始培育的,在一眾的后代裡,就選出了這兩個比較好的優良單株進行擴繁,在2023年提出了申請,2024年4月通過的認証。”康曉飛介紹。
“我們基地現有菏澤當地播種馴化的滇牡丹2萬-3萬株,牡丹育種親本120個品種,芍藥多倍體育種親本48個品種。”趙春雷說,經過這幾年大量的嘗試,每年都能收到珍貴的遠緣雜交的種子,獲得牡丹亞組間雜種的種苗數量達到了300多株,牡丹芍藥組間雜種后代種苗20多株,三倍體芍藥后代1000多株(打破了三倍體不結實的事實),四倍體芍藥后代種苗10000多株,另有兩個組合的紅根牡丹種苗50多株(打破了紅根牡丹隻有一種的事實),牡丹組間后代種苗10000多株。
康曉飛和趙春雷通過遠緣雜交等方式培育出多個具有優良特性的F1后代,這些雜交后代不僅花色艷麗、花枝直立硬挺、長勢強健、花型飽滿,而且適應性廣泛,可用於大田栽培、盆栽觀賞和切花等多種用途。
“遠緣雜交是通過不同種、屬或親緣關系更遠的物種之間的雜交,有利於獲得更強的雜種優勢以及一些不尋常的新類型。因此開展牡丹亞組間、牡丹芍藥組間遠緣雜交,對創新、豐富我們的種質資源是非常有意義的。現在我們已經有不少一年生、二年生的實生苗,今后會繼續努力培育更多咱們菏澤本地的新品種。”康曉飛告訴記者。(陳淑婭 郭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