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山東環境

走近美麗河湖 | 濟寧:大沙河(大束段)

2024年04月26日11:28 |
小字號

美麗河湖是美麗中國在水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和重要載體。為強化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助力美麗山東建設,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了第一批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共篩選出12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現予以展播,供各市互相學習借鑒。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濟寧:大沙河(大束段)。

大沙河發源於濟寧市鄒城城東張庄鎮,自東向西貫穿鄒城市主城區,流經灰城子美麗鄉村、匡衡湖文旅小鎮、唐王河公園等景點,匯入南四湖重要入湖河流白馬河。河道全長34公裡,流域面積172.59平方公裡,是孟子故裡鄒城的母親河,也是鄒城市親水休閑觀光走廊和飲用水源地水源補給河道。

突出問題

大沙河為季節性河流,上下游地形高度差近17米,河水快速下泄導致“有水留不住”,河道內長期干涸,年斷流天數達200天以上。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河道沿線工業企業、畜禽養殖、農村生活等污水直排與日俱增,2016年大沙河水體一度惡化為劣Ⅴ類,往日“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風貌不復存在。

大沙河(大束段)美景

大沙河(大束段)美景

主要做法

鄒城市多措並舉改善大沙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有效路徑,使大沙河煥發時代新面貌。

一是開展生態修復,打造“美麗大沙河”。投資9600萬元實施水質淨化及生態修復工程,打造連接城區與鄒東山區的綠色生態廊道,建設9條生態透水攔沙坎、350余畝人工濕地,讓汛期的水可以“留下來”。人工增殖放流淨水型魚類近40萬尾,栽植水生植物19萬株,實施河內清淤及岸坡修復550畝,修建生物島珊8處,提升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體自淨能力。打造休閑廣場、風車等景觀節點10余處,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二是實施截污控源,構建“綠色大沙河”。對大沙河及其支流“毛細血管”進行源頭治理,關停大沙河沿線涉水污染企業,推動禁養區內的養殖場關閉搬遷。大力推動“廁所革命”,完成大沙河周邊農村廁所改造1006戶,新建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設施、處理站4座,實現全域雨污分流。

三是聚力特色產業,構筑“經濟大沙河”。依托大沙河良好水生態環境,深耕食用菌產業,用小蘑菇撐起群眾“致富傘”,打造蘑菇產業園,成功招引5家全國工廠化金針菇、杏鮑菇頭部企業落戶發展,蹚出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聯農帶農富農的發展模式。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與高校合作開發高附加值新品種,大力發展田園採摘,盤活閑置的農家院及周邊低效閑置土地發展民宿,發展“採宿”結合的鄉村新業態。

四是打響文旅品牌,塑造“文化大沙河”。深入挖掘孟子故裡等歷史文化資源,沿大沙河打造韋賢教子文化、儒學研學游基地等景觀節點,借力釣魚台村“虺王釣魚”典故發展休閑垂釣產業,組織北葛打鐵花、山頭花鼓戲等定期展演。將北方民居和農耕文化相融合,打造集高端旅居、休閑康養等於一體的文旅綜合體,推動大沙河周邊地產、餐飲等服務行業繁榮發展。

五是實施精細管理,共建“長治大沙河”。確定“縣、鎮、村”三級河長66人,對大沙河河道“四亂”行為進行巡查整改。建立“一河一檔”,編制實施“一河一策”,完成河湖管理范圍劃界,實行河湖平台管理、APP數字化管護。強化部門協同,建立多部門聯合協商工作機制,保障大沙河“長制久清”。

治理成效

經過系統治理,大沙河河床拓寬、坡度減緩、流量充沛,生態流量穩定且全年不斷流,實現“水豐河暢”。水環境質量明顯好轉,由劣Ⅴ類躍升至Ⅲ類,水體透明度達70厘米,實現“水質優良”。水生植被覆蓋度由58.5%提升至85.6%,自然岸線率達到61.22%,對水質要求極高的“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有2億年歷史的“仙女蝦”現身大沙河,實現“生物多樣”。親水便民設施齊全,滿足了人民群眾的親水需求,實現“人水和諧”。帶動40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6萬余元,民宿等旅游業實現年營業收入4000萬元,實現“水興惠民”。

經驗啟示

鄒城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扣“截污控源+生態治理+水產融合”思路,多措並舉修復生態,營造生態宜居環境﹔立足資源稟賦,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堅持系統治理思維,構建協同共治格局,以生態經濟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統籌推進,為小型鄉鎮河流美麗河湖建設提供了經驗借鑒。

大沙河(大束段)美景

大沙河(大束段)美景

來源:山東環境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