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山東環境

走近美麗河湖 | 德州:馬頰河(平原段)

2024年04月26日11:22 |
小字號

美麗河湖是美麗中國在水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和重要載體。為強化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助力美麗山東建設,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了第一批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共篩選出12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現予以展播,供各市互相學習借鑒。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德州:馬頰河(平原段)。

馬頰河起源於河南省濮陽市金堤閘,在聊城市莘縣沙王庄小營橋進入山東省,自腰站鎮魏庄村進入德州市平原縣。馬頰河(平原段)總長度36.65公裡,為排澇、納污、灌溉河道,引黃工程建成以后又承擔德州市輸水供水任務,成為黃河與大運河之間重要的引調水通道。

突出問題

早期的馬頰河(平原段)僅靠雨水補給,枯水期河道水量嚴重不足,同時農田灌溉用水佔總用水量的87.2%,農業種植用水量大的季節與枯水期重疊,導致河流生態流量不足問題突出。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化工、造紙等行業企業逐步向馬頰河沿線聚集,沿河新增多處養殖大棚,污染源管理相對粗放,李家橋斷面枯水期呈劣Ⅴ類,水體又黑又臭。此外,受黃河泛濫沖擊和引黃工程的影響,土壤沙化嚴重,原始條件不利於水土保持,生態系統嚴重退化。

馬頰河(平原段)美景

馬頰河(平原段)美景

主要做法

平原縣採用統一實施、統一推進、統一管理的“三個一”治理體系,統籌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協同治理,採用“民間EOD”模式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協同發展。

一是統一實施、三水統籌,保障引調水安全。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大生態補水力度,優化引黃水量控制,投入2.12億元推進引黃涵閘改造提升和疏浚防滲整治,增加河道蓄水能力約900萬立方米,強化再生水循環利用,將1800萬立方米再生水用於生態補水。強化水環境治理,關停不符合產業政策的涉水企業,大力推動城鎮生活污水廠提標和雨污分流改造,積極開展“廁所革命”,完成沿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劃定禁養區,取締范圍內養殖大棚。實施水生態修復,開展河岸緩沖帶水生態功能修復工程,在河道沿線堤頂種植法桐等,修復生態緩沖帶,改善河道兩岸水土流失。

二是統一推進、創新模式,助推產業發展。創新開展“民間EOD”模式,即政府採用統一征地的方式流轉河道兩側國有土地1萬余畝,吸引企業投資1.1億元,種植9000余畝櫻桃、蘋果、中草藥等經濟作物,既改善了河道兩岸生態環境,又產生了經濟收益,將收益中的6000余萬元用於建設辛橋濱河濕地公園,年吸引游客3萬余人。借助馬頰河豐沛的水資源,建設張官店水上古村落等休閑觀光區,形成“一軸三區四星”的景觀長廊,投資58億元,打造集“文化旅游、溫泉康養、戲水度假、國防研學”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特色溫泉康養小鎮,輻射半徑達到300公裡,服務周邊2省份5地市居民。

三是統一管理、高位推動,形成治水合力。印發《平原縣城區污水工程專項規劃(2022—2035年)》《平原縣“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頂層規劃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調配,充分發揮河長制在河道治理過程中的作用,層層壓實責任,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民同治、警刑銜接”的河長制工作網絡。

治理成效

一是實現了連續多年安全穩定調水。經過治理,水質由劣Ⅴ類向Ⅲ類三級躍升,確保連續多年穩定安全調水。二是實現了河道兩岸“水清岸綠、白鷺成群”。修復河道兩岸生態緩沖帶8000余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6平方千米,極大改善了水土流失問題,河道水生植被覆蓋度連續3年穩步提升。三是構建了“以水興城”旅游新模式。依托馬頰河建成的東海天下溫泉康養小鎮年接待游客超百萬,年營業收入達5億元,建成一批鄉村特色農家樂和特色民宿,解決千余人的就業問題。四是打造了“人水和諧”休閑廊道。利用盈利資金“反哺”建設馬頰河辛橋生態公園,投資建設了43公裡的兩河連通廊道,馬頰河由之前“人人避而遠之”,到現在“人人向而往之”,成為周邊居民茶余飯后打卡聖地。

經驗啟示

平原縣高度重視,堅持“一盤棋”思想,確定了“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路子,採用河流上下游“三統一”的治理模式,全力做好做活河道治理和產業融合發展的文章,走出了一條“民間EOD”之路,為引水通道型河流美麗河湖建設提供樣板。

馬頰河(平原段)美景

馬頰河(平原段)美景

來源:山東環境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